蒙山沂水书写“美丽传奇”

主页 > 新服公告 >

热度 °C

6月1日至2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临沂召开。与会人员分三路实地观摩临沂市莒南县、临沭县、沂水县、沂南县、费县、兰陵县,实地探寻蒙山沂水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找准脱贫攻坚之钥。

行走在临沂乡村间,犹如置身于一幅现代文明与朴茂气格相融合的隽永画卷中:一片片沃野收获希望,一处处村居错落有致,一户户农家守住乡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传奇”。

蒙山沂水书写“美丽传奇”

扶贫大棚里的桃红了。

莒南县:乡村振兴“美丽”点睛

初夏时节,漫步于莒南县洙边镇的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内,景观大道和洙溪河如两条发光的绸带,串联起金龙湖原茶小镇、葛家山儒茶小镇、洙溪河隐茶小镇、净埠子书茶小镇等四座风格各异的乡间小镇。

南有杭州龙井,北有沂蒙玉芽。围绕茶产业,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做足了文章,实行“公司+联合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引进20多家外地茶企,今年将新增3000亩茶园。洙边镇的茶产业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转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轨道上,茶农亩均纯收入将超过1万元。

“每亩地流转金1000元,每亩地服务费100元,老百姓还可以为合作社打工挣钱,发展乡村旅游、开农家乐。”莒南县洙边镇环河崖村党支部书记刘树传十分看好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的未来。

一幅强村富民画卷已在这里徐徐展开:通过3年左右时间,茶园面积达到4万亩,茶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建设容纳1万人的2处田园社区。

实行乡村振兴必须有好的带头人。2011年,在外创业的2位退役军人李路杰、李洪浩先后回到莒南县十字路街道石泉湖村任职,带活了“两委”班子,也为村里趟出一条致富路。

3年前,看到一些废弃老民宅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和管理,李路杰产生了利用老房子打造民宿旅游项目的想法。如今的石泉湖,座座民宿散落在绿水青山间,依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天然卧佛自然禀赋,发挥近郊区位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民俗改造等方式,让村子成为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回味乡愁的新去处。

曾经的薄弱村——莒南县岭泉镇南小官庄村如今也是一番新面貌,村内贫困人口不仅全部脱贫,还完成了自来水户户通、电网改造工程,硬化街道2万平方米。

南小官庄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整合600余亩土地,发展冷链物流业和城郊休闲农业,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扶贫车间。同时启动整村搬迁,节余土地400亩,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0万元。

临沭县:厚植乡村文化 发展特色产业

在临沭县,乡村振兴战略犹如一场春雨降临,滋润着朵朵乡村文化之花,在临沭大地破蕾绽放。

产业兴旺是农村发展繁荣的关键。临沭县是中国杞柳之乡、柳编之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青云镇周官庄村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深耕“互联网+柳编”融合文章,搭建起群众脱贫致富桥。

依托杞柳种植产业,周官庄村大力发展柳编工艺品加工和柳编电商。在电商运营中心,村民编织的柳编制品可以销往世界各地,年销售额可达200万元左右。

着眼于实现加工、贸易、消费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促进柳编文化产业和电子商务协调发展,青云镇还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培训了一大批优秀电商人才,提供了几百个居家就业岗位。

电子商务通过赋能,激活了农村地区的创业创新活力。而文化振兴也在不断凝聚着乡村的精气神,临沭县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正在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郑山街道徐埠前村的梨园文化是临沭县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上世纪30年代,徐埠前村成立了京剧小剧团,每逢过年过节,小剧团都会在走街串巷的表演中,为文化生活贫瘠的乡村送去欢乐。一晃80多年过去了,京剧文化成了村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唤醒乡村文化记忆,方能记住乡愁。依托京剧文化,徐埠前村建起乡村京剧艺术馆、梨园文化广场和京剧文化墙,京剧成了当地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

下大力气挖掘民俗文化,打造乡村精品文化,临沭县构建起“县有专业团队、镇街有庄户剧团、村有文化骨干”体系,实现“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看有影厅、联有网络、跳有广场、创有指导、办有经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同样发生巨变的还有经济薄弱村——郑山街道朱果前村,完成脱贫任务后,村里通过实施“四雁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村创业,建设千亩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联合周边村发展800亩的沭河现代农业长廊,发展乡村旅游。

蒙山沂水书写“美丽传奇”

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参与生产加工。

沂水县:新农村有看头,新村民有奔头

沂水县院东头镇驻地往东2公里,有个叫四门洞的村子。煎饼坊、铁匠铺、织补坊……除了这些极具沂蒙乡风的店铺,沿着古朴的石街一直走,不远处就是国家4A级萤火虫水洞景区,这里还被不少游客称之为“诗与远方”。

依托4A级萤火虫水洞景区,四门洞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三年来镇村整合扶贫资金362万元,实施了“星空农舍”精品民宿、休闲购物中心等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年收益15万元。

在四门洞村,石墙、石房、石街、石碾等都来自村子里的闲置资源,精品民宿“星空农舍”“月亮小镇”购物区、非遗研发传承中心都是最受欢迎的“打卡地”,这种农旅融合发展路径让四门洞村更富小村韵味。

离四门洞村不远的桃棵子村则有另外一番光景。这里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家乡、沂蒙精神发源地之一。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是桃棵子村最宝贵的财富。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桃棵子村打响“红嫂故乡”品牌,建成红色书屋、知青老屋等设施,百名沂蒙老兵捐资450万元建设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一个特色鲜明的“红色阵地”正在形成。

桃棵子村还建设“一山九墅”精品小木屋等沂蒙风情点,发展农家乐32家,从业人员年均增收1.8万元;发展生姜等400亩,年人均增收2万元;对外承包经营产业扶贫项目,2018年实现收益20万元,其中8万元向贫困户差异化分配。

“红嫂故乡”的战斗堡垒建设也十分过硬,桃棵子村共整合专项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800余万元,吸引创业人才100余人,投入到乡村建设发展。

在沂水县,具有资源优势的乡村就盯住一个“特”字发力,做好三产融合文章;而针对没有资源优势的村子,沂水县则以抓党建,促增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