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战争电影:不只是飞机大炮肌肉男(组图)(2)

主页 > 新服活动 >

热度 °C

还好大牌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和当时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私交甚好,马科斯慷慨提供了UH-1休伊直升机、F-5虎式战斗机及M-41轻型坦克等重装备支持影片拍摄。同期还有两部影片,被蔑称为“河内简”的激进反战影星简·方达主演的《返乡》及奥斯卡获奖影片《猎鹿人》,被反战者和自由派影评人赞不绝口,但在五角大楼、老兵观众、军属和退伍军人协会之类的组织口中,则直斥这类影片为“胡说八道、狗屁不通”。

里根打造美式战争硬汉

《第一滴血》追求感官刺激

曾当过好莱坞演员工会主席的里根当选总统后,对越战后美国社会的四分五裂和萎靡不振甚为不满,因此《第一滴血》原本是一部反映越战退伍军人被美国社会边缘化的影片,但《第一滴血II》就转型为虚构的美国孤胆英雄去越南横扫千军大开杀戒的动作影片。这类影片追求一时的感官刺激,并无多少值得思考的地方。

《壮志凌云》掀起参军潮

上世纪80年代,总体上说,反战影片在美国影坛仍占主导地位。但1986年年轻俊朗的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战争片《壮志凌云》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部电影的拍摄是五角大楼与好莱坞自越战后第一次合作。绮丽的自然风光、极具机械美感的第三代F-14“雄猫”舰载战斗机、俊男美女的浪漫爱情故事、英雄主义的飞行员战斗场景,在当年打动了无数观众。据说当年度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报考人数暴增1/3。

美军在越战后实行全志愿兵役制,常为兵源不足而困扰。《壮志凌云》的意外成功给美军以极大启示。值得一提的是,《壮志凌云》的拍摄,美国海军不但出动价值数千万美元的F-14参演,还派出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一批顶尖教官助拍。影片字幕鸣谢的参演飞行教官之一罗伯特·威拉德如今已荣升海军上将,出任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当年官居少校的威拉德曾为《壮志凌云》担任飞行顾问,并在电影中露脸,他扮演的角色是一名被主角发射的空空导弹命中的“米格”战斗机飞行员。

《黑鹰坠落》展示

特种部队的作战特点

讲述1993年美军参加联合国“恢复希望”援助索马里期间与地方军阀发生冲突受挫的电影《黑鹰坠落》,突出表现了军人之间的手足之情,渲染了当代国际冲突背景下真实战场对军人和卷入战火的平民的血腥摧残。十几年过去了,仍然为全球军事迷和影迷喜爱。这部部电影除了动用重型装备之外,都大量运用数字CG技术,展示美军在不同时代均远领先于对手的装备、战术与训练素质。

尤其是《黑鹰坠落》一片,很独特地展示了现代特种部队的作战样式与特点。虽然特种部队装备的高技术装备并未能保证美军在与落后的索马里民兵的战斗中万无一失,但《黑鹰坠落》一片所展示的美军强大与自信,却为美军形象做足了公关。

美式战争片复兴:

军方借影片

展现“高大强”形象

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美军找到越战后失落已久的自信。但这时期的好莱坞在拍摄战争题材时似乎专和军队过不去。1996年的《火线勇气》一片,受海湾战争中美军自残自杀事件惊人的启发,以揭露军方各级官僚掩盖自伤丑闻为主题。该片美军拒绝提供任何支持,而剧组也不愿修改剧本;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法庭影片《义海雄风》直接关注关塔那摩基地虐待士兵致死案件。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以英雄主义风格表现美军的影片,简直凤毛麟角。

“9·11”后战争片风向大变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燃起一股支持军队的热潮。好莱坞也顺应民情,拍摄了一批和之前风格迥异的影片。梅尔·吉布森的《我们曾经是战士》改编自前美军中将哈罗德·摩尔的同名回忆录,讲述1965年10月底美军第1骑兵师第7骑兵团1营在越南中央高原德浪河谷作战的故事。该片既未如早年战争片那样肉麻吹捧美军,也未没有刻意丑化,而是淡化政治冲突背景,突出表现战场上军人的手足之情。

2001年年底上映的电视剧《兄弟连》,由金牌导演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合作,讲述101空降师一个连队在二战欧洲战场的经历。该剧拍摄严格考究战史,对装备服装尽量做到准确,被世界军迷和专业军事分析人士评为最专业的战争影视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反响,也为美军展现了正面的形象。

《变形金刚》打造救世主形象

电影工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观众的胃口更偏爱快餐式的视听刺激。当风行一时的动画《变形金刚》准备改编成电影时,五角大楼再次把握住机会。于是我们在2007年的《变形金刚》中看到了从F-22“猛禽”到E-8“联合星”指挥机,从A-10雷电攻击机到MV-22鱼鹰运输机,从捕食者无人机到特种部队召唤AC-130炮艇机提供支援。动画片原本是外星机器人为主角,电影则成了新世纪美军新装备和空地一体战术演示大会,机器人成了打酱油的。《变形金刚II》中甚至出现了尚处于试验阶段的电磁轨道炮。此后海军陆战队在《洛杉矶之战》中大显神威,海军也不甘寂寞在《超级战舰》里激战外星人拯救了一把地球。有观众戏言,美军在地球已无敌手,要展示肌肉只好找外星人练手了。

但反恐战争久拖不决,加上伊拉克爆出虐囚丑闻、重建黑幕,阿富汗战局的演变和当初预期的状态相差甚远,好莱坞自然无法在银幕上按照五角大楼喜闻乐见的标准展现战事。《哈迪塞镇之战》、《节选修订》、《勇士的故乡》、《杀戮一代》、《护送钱斯》、《拆弹部队》等影视作品均不再戏剧性展示美军高科技装备和炫耀凌厉的战术,而是表现战争对各方当事者的伤害。

【结语】

这就是美式战争片,让我们既能感慨作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的军力强大,也能接触到反战片中所力求表现的人的真实内心尽管某些时候有些过头。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美军在战争片中如何注重公共传播它会拿出俊男美女、浪漫故事、顶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