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拆弹专家与死神较量34年 每年拆弹3000吨

主页 > 新服活动 >

热度 °C

  3000米,,是陈林所在的弹药销毁站的海拔。抬头一线天,低头山对山。在这个全军海拔最高的弹药销毁站里,53岁的他已经在这个拆弹战场上,与死神较量了34年,每年安全销毁报废弹药3000多吨,相当于50节火车皮!

  陈林,兰州军区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被官兵誉为“西北拆弹王”。

  巍巍祁连山记录着辉煌战绩,西北军营传颂着感人故事。去年和今年,陈林高票当选为军区“‘感动西北·感动军营’百名英雄模范人物”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百名先进典型”。

  用责任化解危险

  这件事让陈林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9月,弹药销毁站从一个撤编单位接手了32栋库房的报废弹药。这些弹药没有区分弹种数目、批次和存放位置,甚至还有几栋库房弹药码放没有作业通道等等。

  检查一天时间,就发现了37个问题,陈林一刻也坐不住了,连夜召开党委会。会上,有人认为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完全可以放下不干,可逐年销毁逐年消化,如重新整治,花时间、费功夫不说,安全问题更难保证。面对担心和劝阻,陈林语重心长地说:“弹药清理整治工作,事关国家、军队和社会稳定,也是对官兵个人、家庭的负责。如果现在不干,将留下一颗‘定时炸弹’。”思想统一后,陈林带领技术骨干大干了3个月,将所有库房的弹药按种类存放有序,什么弹种放在什么位置,他都能“一口清”。

  责任就是敢担应担的险。一次,实施炸毁作业,3个装坑只响了两声,大家屏住呼吸,耐心等了30分钟,仍没有动静,在场的技术骨干你争我抢要去排险。陈林大声说:“谁都不许去!我来!”话音刚落,他就快速走出掩体,沿着陡峭的山坡,猫着身子爬到炸点,小心翼翼地扒开土层,发现导火索已经燃烧完毕,雷管还插在炸药上,他重新放置起爆药,点燃导火索……

  检修化验室主任岳卫平动情地回忆:“那20分钟,漫长得无法形容,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心提到了嗓子眼,等站长返回掩体,大家一涌而上,紧紧地抱成一团。”

  一次,陈林组织100坦克炮弹销毁。作业结束时,他发现回收的引信少了一枚。此时天色已晚,劳作了一天,战士们累得都直不起腰来。有人建议收工,等明天装运时再找。陈林坚定地说:“战士休息,8名干部留下,逐箱找。”直到次日凌晨两点,他们才从9000多个箱子中找到丢失引信。虽然大家累得疲惫不堪,但心里却踏实多了。

  责任就要时刻想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04年冬季的一天,陈林突然接到驻地公安局的紧急电话,请求协助拆毁一个“炸药包”,“炸药包”装在一个被遗弃的旅行包里。陈林带着技术骨干赶到现场,打开旅行包,发现里面有好几条线互相交织着,非常凌乱,还有5节电池串连在一起。稍不注意,就会爆炸。陈林与其他的技术骨干小心翼翼地用水稀释炸药、短路雷管,20分钟后,安全解除了危险。

  这些年来,陈林先后组织销毁的报废弹药,既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又有近年部队上交过期的,这些弹药安全底数难把握。但在这个极度危险的“战场”,陈林创下了与死神搏击,招招制胜的战绩。

  练就驾驭死神的本领

  为了探索更多新型弹药的销毁技术和工艺,陈林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带领技术骨干经常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对送来抽样化验的新型弹药,进行拆卸研究,记录作业过程,检验各种参数,建立数据库,对销毁工艺进行补充完善。如今,陈林和他带领的技术骨干已掌握9种新型弹药的抽样方法和销毁技术。

  二级军士长尹德华,虽然弹药销毁经验丰富,但对新技术、新知识学习掌握不多,遇上新型弹药就束手无策。为了给小尹补齐短板,陈林不但给他制定了学习计划,还一有空闲时间就一起学习新型弹药相关知识。在陈林的悉心帮带下,尹德华连续两年获军队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

  大学生干部涂春贤是非专业改行的销毁骨干,当初,陈林见他干工作严谨细致、责任心强,学习弹药销毁是个好苗苗,便有意将他调整到销毁岗位锻炼,经常带着一起搞科研。从外行到内行,涂春贤不但走上了销毁室主任的岗位,而且成了兰州军区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被兰州军区评为“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十大标兵”,被总部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目前,陈林所在的销毁站已拥有一支能够承担多种弹药销毁任务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

  弹药销毁中有大量废水外流,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和地面植被,给官兵和当地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军弹药销毁行业。为了攻破这一难题,陈林带着销毁室主任涂春贤和两名技术骨干,挑灯夜战,反复设计、抽样、化验。一年下来,图纸装了5麻袋,各种化学药剂用了100多公升。最终成功研制出“TNT炸药废水处理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环境科技一等奖,填补了国家和军队这一项目的空白,被总部列为全军第二代销毁机具推广使用。

  孜孜求索的背后,留下了一串串辉煌成果:近年来,陈林先后被四总部和军区表彰为“‘十五’期间装备管理先进个人”“十五”先进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12项科研课题,其中10项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全部运用到销毁一线。他还组织编写了100多万字的《弹药销毁操作手册》,使弹药销毁作业规范化、科学化,主持编写的《军区弹药修理机构设施设备及材料消耗标准》等3个标准性文件,被总部颁发全军执行。

  铆在高原的拆弹王

  2009年,是这个站弹药销毁任务历年最重的一年。正值销毁高峰期,陈林的痛风病严重发作,双脚无法踩地,每天让战士扶着他去现场组织销毁。官兵们见陈林痛得满头大汗,浑身颤抖,心里像针扎一样。为了让陈林放心养病,官兵集体立下军令状,自发在技术区门口打出“站长放心”的横幅标语。军区装备部领导得知陈林的病情后,专门打电话催他回兰州治病。陈林解释说:“老毛病,不碍事,只有到销毁现场,心里才踏实。”

  陈林面对危险从容镇静、临危不惧,一次次用生命为官兵撑起一把“保护伞”。

  每年销毁工作一开始,陈林至始至终在销毁线上一刻不停的来回走动,眼睛一刻不离销毁线,屁股从不沾地面,一会亲自动手干,一会提醒操作人员严格按规程作业。

  战士刘林用铜杆顶曳光管药柱时,不小心将药柱顶燃,小刘吓得不知所措,慌乱中将正在燃烧的曳光管扔进装有药柱的箱子里。瞬间,箱子里的部分药柱被引燃。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陈林飞速抱起冒着烟火的箱子,冲出销毁场,跑到30米外的防爆墙后,将箱子扔进蓄水坑里,才化险为夷。

  在销毁线上,任何时候总能看见陈林忙碌的身影。采访时,官兵们粗略估算了一下,有销毁任务时,陈林每天在生产线上至少来回走3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