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学专家林潮院士:1.80传奇新服网宇宙太神奇,好想再活五百年 : 经理人分
专访 | 行星科学专家林潮院士:宇宙太神奇,好想再活五百年 多多头 2017-02-24
北京时间23日凌晨NASA宣布,在最近一年的工作中,科学家在一个被叫做“TRAPPIST-1”的恒星附近发现并确认了7颗系外行星。据悉,这些行星质量、大小及状态(岩石类)皆与地球相似,其中3颗还处在可以存在液态水的“适宜生命居住的地带”。为此,《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特地采访了行星科学专家林潮(Douglas N. C. Lin)院士。
“这次发现了一个系统”
TRAPPIST-1离地球很近,只有不到40光年。它是一颗比太阳小很多的恒星,只有相当于0.08个太阳的质量。不过,林院士表示:在我们的银河系中,这种类型的恒星数目非常巨大。而TRAPPIST-1的质量很小却也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行星系统,便更能说明行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在大约0.06个天文单位,也就是900万公里,或者相当于20倍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内,挤满了至少7颗地球大小的行星,不得不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奇观了。
起源于演化
对于这个紧密的行星系统的“前世今生”,林院士提道,行星的产生是“就地取材”,,还是随着环境变化不断演变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状态,这是研究行星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行星是在“原行星盘(编者注:新形成的年轻恒星外围绕的浓密物质)”中产生及成长的,在这个起源于演化的过程中,原行星盘逐渐消失,而行星系统从最初的不稳定状态渐渐会到稳定状态,但如果有某种不稳定条件存在的话,系统就会不稳定。
在主星附近形成行星不太容易,需要物质在主星附近聚集,而小小的行星又如何能与恒星“争夺”物质呢。近二十年内的研究表明,在演化的过程中,行星们的轨道会因为受到影响发生迁徙。所以,TRAPPIST-1的7个行星很有可能经历过不平凡的旅程。
打开地外生命的窗口
新的发现除了对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也启发了人们对地外生命的思考。行星上的生命科学进程依赖于整个系统的物理、化学与动力学环境。这些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对生物进化产生巨大影响。
而地外生命的探索有两扇窗口:直接通讯窗口和具有生命特征的窗口。林潮表示,前者的窗口期很窄,智慧生命的历史相对于行星的年龄来说非常短暂,所以这种类型的生命——“外星人”并不一定会被找到。但是,对于后者,我们是能够找到其“存在概率”的。以46亿年岁数的地球为例,虽然“人”的历史相对很短,但地球产生后不久便有了生命的存在。
目前,发现生命最能实现的方式便是,使用大口径的红外望远镜,比如TMT、E-ELT、JWST,在其观测了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后,可以得到一个生命存在的概率。
水很重要,但氧分子才是最直接的信息
林院士同时讲道,液态水并不等于生命,它只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水的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甚至液态水在行星上的存在迹象也很多。而对于我们现在的认知来说,目前更需要去寻找氧分子,它是生命对周围物质“污染”后的产物。如果所有的生命不存在,大气中的氧分子便会立即因化学反应消失殆尽。
所以,对于新发现的TRAPPIST-1中的行星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对其大气成分进行针对性的观测。2018年,韦伯空间望远镜将发射升空,或许这架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是否孤独。
无论我们找得到,还是找不到生命线索,都是具有意义的。当然,前提是我们有足够的样本。对此,即将部署的TESS望远镜肩负重任,预计它能够找到数万个系外行星,使我们获得更丰富的数据。届时,若茫茫诸星,并无生命迹象,或可说明地球的特别;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璀璨群星之中,有更为夺目的生命信息。
有趣的世界需要好奇的人去打开
目前,天文学主要在三个领域来探索行星演化:1.探索太阳系本身,这就像在“考古”,需要发射探测器到别的行星上去展开研究工作;2.寻找系外行星,找到其数目和物理性质,像是做“人口普查”;3.在红外光的信息中,去探测宇宙深处行星的出生环境及大气环境。
而最终的工作都要靠人,需要人有奇思妙想,去发现人类还未知的东西。林潮老师期待有更多的人能保持好奇心与科学兴趣,说到兴奋处他还感叹道,这个宇宙太有意思了,“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林潮,天文学家。1976年获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担任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教授。2002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07年任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PKU)首任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星形成、结构和演化,行星系统动力学,原行星盘等。
(撰文 / 何治宏 责编 / 紫晓)
本文与腾讯科普“超级科学”栏目联合出品,如转载需注明出处。
C
N A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中国国家天文
(微信号:chineseastronomy)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由国家天文台主办。
本刊面向广大公众,关注天文与人文,
提供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兼备的天文学内容及文化生活。
我们不仅行走于路,亦飞翔于心,
中国国家天文愿与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体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纸刊订阅请冾:15910825311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