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勇士战“雷魔”

主页 > 新服活动 >

热度 °C

——亲历广西中越边境新一轮大扫雷

本刊记者 孙进军

  编者按:南疆雷阵,蜿蜒在漫长的中越边境线上。一群年轻的中国军人,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奔赴昔日的战场,与死神对阵,与“雷魔”较量,甘当南疆雷患的“终结者”。日前,本刊记者跟随扫雷队官兵踏上雷场,亲历他们惊心动魄的排雷险情,见证他们征服“死亡地带”的英雄壮举……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死亡的幽灵仍在游荡。数万枚“沉睡”在广西中越边境线上的地雷,恶魔般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成为当地固边富民的巨大障碍。

  “3、2、1,起爆!”2017年11月27日上午,广西凭祥叫隘关口附近,随着南部战区陆军参谋长韩鹏少将一声令下,爆炸声顿时响彻云霄,山林中硝烟滚滚。

  这“轰隆隆”的爆炸声,标志着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大规模扫雷行动正式启动。据此次扫雷行动总指挥、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旅长邹锐介绍,该旅扫雷队近百名官兵分东西两线同步展开,将于2018年年底前彻底扫清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共17个边境乡镇遗留的53处雷场,这是历次大扫雷后剩下的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中越边境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扫雷行动。

  “雷场就是战场,扫雷就是战斗!今天的爆破,是为边境地区安宁与发展鸣放的礼炮。作为法卡山精神的新一代传人,广大扫雷官兵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像战争年代攻山头、夺据点一样,不畏艰险、舍生忘死,让广大边民彻底告别雷患。”在扫雷启动仪式上,旅政委程昭善满怀信心地说道。

  雷场上的“主心骨”

  行走在边境线上,刻有“雷区”、画有骷髅的石碑随处可见。站在法卡山之巅,听着远处扫雷爆破的隆隆巨响,记者仿佛置身于那场惨烈的法卡山战斗。

  时间回溯到1981年1月,越军一部占领我法卡山,并不断对我境内进行炮火袭扰。5月6日,广西军区某边防营奉命担任主攻,歼灭守敌,收复法卡山。面对越军的疯狂反扑,阵地上的党员、干部喊响了“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带领全营官兵坚守阵地、誓死抗敌,直到法卡山战斗取得最后胜利。这个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法卡山英雄营”,就是该旅所属机步一营的前身。“为人民甘愿吃亏、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法卡山精神,已经在这支部队生根发芽、茂密成林。

南疆勇士战“雷魔”

雷场上的“战利品”。 孙进军摄影

  “这些红色基因,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法卡山战斗中,党员、干部总是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成为阵地上的‘主心骨’。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同样要当先锋、打头阵,当好官兵的‘主心骨’。”东线指挥长、旅副参谋长黄泰峰说道。

  雷场勘察,是每个雷区排雷作业的开始。“这个过程是极其危险的。这批队员,大多都是第一次进雷场,毫无经验可谈,这个时候我必须走在最前面!”黄泰峰说道。从指挥权限上说,指挥长一般可以不进雷区,山下坐镇指挥即可。可黄泰峰每个雷场都要第一个进入,开辟通道后把安全的身后留给士兵。

  搜排前的爆破作业中,背运爆破筒、炸药铺设、线路联接……整个过程,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是电雷管引爆,有时手与雷管接触前,就连手未触摸地面释放的静电,都可能导致雷管爆炸。每次爆破前,黄泰峰都是全程参与炸药铺设,细心检查每个联接点,最后离开现场;每次爆破后,他又是第一个进入雷场,观察爆破效果。官兵们说:“只要指挥长在场,我们心里就很踏实!”

  王京,是东线扫雷队的队长。为支持军队调整改革,去年年底他向组织打了转业报告。当得知旅里受领扫雷任务后,王京又主动把转业报告要了回来。他对旅领导说:“我在军校是学地雷爆破与破障工程专业的,毕业后一直无用武之地。这次扫雷,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是连队干部,又有扫雷经验,我不上雷场谁上雷场?就让我完成扫雷任务再转业吧!”王京最终如愿以偿,还被任命为扫雷队队长。其实那时,距离他回乡结婚的日子还不到一个月了,请柬都已发出。

  “结婚可以推迟,可扫雷不能推迟。我是队长、是党员,雷场上不能没有我!”王京身体力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次,在019号雷场实施连续爆破时,原本铺设联接了37节炸药。但在听到第13响时,爆炸声戛然而止。王京立刻意识到:出现断爆了!他顿时头发都立了起来,这可是极少出现的情况。此时前去检查线路,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

  “给我防爆服,我去看看!”王京顾不上犹豫。15分钟后,他带上爆破组班长王华宝前往爆破区排险。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个人回来了。经查,是因一枚雷管失效导致断爆。在王华宝配合下,王京小心翼翼地取下旧雷管,换上新雷管。随着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再次响彻山间。

  为确保扫雷进度不受影响,王京一再推迟婚期。直到今年2月的一天,他才脱下防爆服,从雷场匆匆赶往车站,踏上回乡完婚的征程。他随身带了一块亲手排出的弹片,想作为新婚礼物送给新娘。临走前,他对战友们说:“这枚弹片,就是我们婚姻的见证。我相信,你们未来的嫂子,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扫雷一线,至今已有12名战士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正考虑按程序选拔优秀分子,在雷场上火线入党。”旅政委程昭善欣慰地说。

  刀尖上跳“芭蕾”

  头戴3公斤重的搜爆头盔,身着14公斤重的搜爆服,脚穿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肩扛3.7公斤重的探雷器,这是搜排队员的标配。远远望去,俨然一群天下无敌的“铠甲勇士”。

  在西线049号雷场,自感身体壮实的记者,按照标配“全副武装”,谁知穿上不到5分钟,便觉浑身下沉、颈椎酸疼、眼冒金星,连迈步都困难。而搜排队员却要穿上这身“铠甲”,攀岩走壁,紧张作业,而且在炎热潮湿的亚热带丛林,一穿就是一整天,那种滋味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孙记者,我们已进入雷区,脚步要紧跟前面的搜排员,千万不可挪出半步!”上山搜排途中,西线指挥长、旅政治部副主任裴建明边攀爬边大声提醒道,使记者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不敢越雷池半步”。

  裴建明今年3月刚从驻澳部队换防分流到这个旅,报到第三天就奔赴雷场。据他介绍,这个山口,是当年双方交火争夺的要地。这里山高林密、怪石嶙峋,蚊蝇肆虐、毒蛇横行。周边铺设的地雷,分布密集、种类繁多,有压发、绊发、定向、诡雷等10余种。由于当年激烈的炮战,加之后来洪水冲刷、山体滑坡,造成雷层重叠、移位变形,稍不留神,脚旁就立着一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