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跟你嗦,摸金校尉是扣给曹操的一口黑锅!
[摘要]“盗墓体”小说的铁杆粉丝们大多熟悉这样的描述: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
>>>点击进入腾讯视频,观看《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腾讯娱乐专稿(文/背背山 编辑/邓佳)
自从小说《鬼吹灯》横空出世后,“盗墓体”从网络小说里的一大流派开始发展,并在近年催生出一系列影视剧:从《九层妖塔》到《寻龙诀》,从剧版《盗墓笔记》、《老九门》到电影版《盗墓笔记》,不管是演技派还是小鲜肉,都投身“摸金”大潮里。
如今,由、等人联袂出演的网剧《鬼吹灯》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这部被广大书粉们称赞为“最符合原著的”版本,用写实的手法高度还原着原著作者“”笔下的神秘世界。BUT,当大家都对“摸金校尉”津津乐道时,我们必须告诉你,这个“职业”的历史传承其实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认真跟你嗦,“摸金校尉”是扣在头上的一口黑锅!
“盗墓体”小说的铁杆粉丝们大多熟悉这样的描述: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
电影《寻龙诀》中对摸金校尉来历的介绍
《鬼吹灯》小说里还如数家珍的介绍,这一行当按行事手段和组织规模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剧版《鬼吹灯》里靳东饰演的胡八一,靠着半本残书《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学会了“摸金派”的绝学“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术”,机缘巧合之下,与发小王胖子、海归女Shirley杨(继承了搬山道人独特的秘技)组成了探险三人组。
“摸金校尉”这一名词,的确出自于汉代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一文,原文为:“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意在挂婊曹操为了充实军饷,公然组织人手盗墓发掘财宝。历朝历代,盗墓都是重罪,此文的言下之意就是:曹操连这事儿都干得出来,真是太臭不要脸了!
然而,的背景是袁绍率军与曹操开战,为使师出有名,袁绍命陈琳写此檄文,目的就是要给曹操扣锅。虽然曹操并未坚决否认过自己派人掘墓充实军饷一事,但公然为此设置官职,大张旗鼓的去刨坟的说法,历史学家往往是不认可的。
不过,后代的盗墓贼确实有不少尊曹操是“祖师爷”,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更是铁杆粉丝,以至于真的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官职!
历史上的盗墓贼只有“家族作坊”,没有“门派体系”
如前文所说,盗墓乃伤天害理的重罪,更是见不得光的行当,其实并不会公然结社、开宗立派。事实上,历史上的盗墓贼往往是小规模的个人或家庭式作业。
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畅销书作家倪方六考据,盗墓者通常是血亲之间结成搭档,以此来避免因为财宝而产生争执——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但为了避免父子、兄弟同时被抓,导致断子绝孙,出动盗墓时反而是带表亲,或者“舅甥”、“叔侄”的搭档,将一家的风险分摊给两家。
黑驴蹄子只是个道具而已啦
同时,经过倪方六调查,现实中并没有发现有盗墓贼带黑驴蹄子(《鬼吹灯》里的著名道具)的事,而“倒斗”只是流行于北京及东北一带的黑话,南方地区则是有“翻肉粽子”、“挖红薯”、“下湖”等多种称呼。
至于《鬼吹灯》里“摸金”的种种讲究,作者“天下霸唱”说过,一切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辣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也是根据各种关于阴阳玄学的描述杜撰而成。
“鬼吹灯”是虚构的,但“精绝古城”却是真的
既然小说都是虚构的,但为了精彩好看,也会埋藏一些真实的部分进去。比如《鬼吹灯》里的经典设定“人点蜡,鬼吹灯”,也是盗墓行当里真实存在的。
《寻龙诀》中的蜡烛
因为盗墓是见不得光的事情,所以多半夜间作业,携带灯具最主要的目的是照明。另外,墓穴常年封闭,氧气浓度很低,如果灯烛在墓穴中熄灭,说明里面严重缺氧,人不能久待。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的蜡烛
虽然古人并不懂这个科学原理,但根据长年的“实战摸索”,还是会得出这一经验。不过,盗墓时要在东南角点灯,这就只是小说里的设定了。
而剧版《鬼吹灯》率先呈现的“精绝古城”部分,亦有真实的原型存在。
《史记·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
根据描述,精绝国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殷实而富有的小王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
在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精绝国被称为“尼壤城”。而精绝城的遗址,于20世纪初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发掘,得以重见天日。
尼雅遗址的出土文物
后来,精绝古城以“尼雅遗址”的名义,在一百多年中得到逐步发掘,特别是1995年尼雅I号墓地的发现,使尼雅考古获得丰硕成果,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学术界,出土的大量纺织品类陪葬品,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等被认证为国宝级文物。
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西域古城遗迹之中,更有名的,是位于其边缘的古罗布泊一带的楼兰古城。
彭加木
1980年,植物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科学考察中失踪,国家组织多次援救、搜寻未果。
直到200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另一次科考行动中,在彭加木失踪地点西南20公里左右的沙漠中发现一具身份不详的男性干尸,可惜的是,经过解剖及DNA鉴定,并不确定这具无名尸是否就是彭加木的遗体。
楼兰的木梁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