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在世园会体验竹之美

主页 > 新服焦点 >

热度 °C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通讯:在世园会体验竹之美

新华社记者 杨定都 金正 陈旭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的诗句道出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竹之眼”展馆里,独特雅致的竹家具、音色悠扬纯净的丝竹乐器、多彩时尚的竹编包袋,令人流连忘返。而这座巨大展馆本身,也是用竹子建的。

仰望“竹之眼”的屋顶,可以看到九榀巨大的圆竹拱,正是它们撑起这座1600平方米的建筑。展馆主体部分由5000多根直径近10厘米的毛竹搭建而成。用竹子搭建出这么巨大又牢固的建筑,超出许多人想象。但对负责“竹之眼”结构设计的邵长专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不仅如此,他还要让普通人学会用竹子造房子。

邵长专和竹子结缘是在十年前。在一次探访云南绿春县贫困村的公益活动中,他看到孩子们上学就从一些随意摆放的竹子上过河,底下就是湍急的水流,,非常危险。邵长专问自己:“我是学工程的,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自那以后,邵长专就带领公益团队一起在贫困地区用当地的竹子建造结实耐用的竹桥和建筑。

竹子生长迅速、易于加工。人们把竹子做成桌椅家具、丝竹乐器,但用竹子造房子的不多。邵长专研发出以模块化的方式建竹屋,还计划出绘本普及用竹子盖房子的简易方法。“一旦遇上地震、洪水等灾难,偏远地区灾民能够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竹子搭建避难所和灾区医院。”

“竹之眼”就包含了邵长专化繁为简的理念。他在设计中特别注重竹拱等组成部件的简洁性和一致性,工人只需要简单培训就能掌握施工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在紧急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能够更快地建成更大的场馆。

“想象一下,这座展馆也可以是一座大型灾区医院。”邵长专说。

与邵长专不同,他的合作伙伴、“竹之眼”的设计师意大利人毛里西奥·卡德纳斯·拉韦德对竹材料的偏好更多扎根于他的环保建筑理念。

相对于传统建筑,竹建筑最大的弱势在于它没有那么强的耐久性。但拉韦德认为竹建筑的这种特点,反而是反思当代建筑理念的契机。“钢筋混凝土的房子能屹立几百年,但这样真的好吗?多少大楼在几十年后就废弃不用或者干脆拆毁?”拉韦德说。

“使用像竹子这样的天然绿色材料,总好过继续使用破坏环境的建材。”拉韦德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转变观念,接受建筑每隔几十年就需要重建的事实,那么使用竹子等绿色环保材料,反而有利于建筑的更新换代,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经济和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竹子王国”,竹子是中国园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本届世园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园将展示近20种景观竹种,包括多种为展会引进的特别竹种,堪称世园会观竹、赏竹的最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