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退,阿里进(2)

主页 > 新服焦点 >

热度 °C

  这句话外部的人大多会理解为“有钱人的心态你不懂”,觉得阿里会做很多看起来没啥商业效率、甚至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当年的阿里云、今天的达摩院、大文娱等等。其实阿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有价值的浪费”,是其独特的合伙人和骨干轮岗机制。

  尽管大家都觉得阿里这套机制很有道理,但大部分公司还是不愿意启动或者不能启动。因为这会影响现有业务,大家舍不得、或者扛不起由此会带来的局部效率降低。

  一个处在求生存阶段的创业公司,,当然不能“玩命”学阿里。因为学习一家成功的公司,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在什么阶段,要学人家的什么阶段。

  对于阿里这样已经过了创业生死阶段的企业,这么做是有其合理性的。合伙人与骨干轮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组织的带宽,积累战略上的资源。

  马云希望阿里不要当“大公司”而要做“好公司”,这不只是靠坚守价值观就能实现的,它依旧需要商业上的力量和资源,才会让价值观更有力量。更大的追求恰恰需要战略资源层的东西能匹配上,只有匹配上了,才有能力做更大的事情。

  我曾经听一位阿里合伙人说过,阿里内部认为,任何一个业务轮岗如果做到 70% 以上的原有效能,就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牺牲 30% 的“效率纵深”带来的“战略资源纵深”,恰恰体现了阿里“有价值的浪费”之价值。它让阿里在组织上不管人是不是多了几千倍,业务是不是发展得多么好,都没有进入“守业”状态。

  这种轮岗制度,包括组织部的存在,以及阿里在其他业务和投资上更多的“有价值的浪费”,对创业公司来说,看起来是很奢侈的东西。

  但阿里不是创业公司了,轮岗制度、组织部以及这些“有价值的浪费”帮助阿里在这些年里保持扩张和寻找更大边界,进而在战略上没有错失太多机遇,基本做到了“能看到、能实现、能领先、能追赶”。阿里在中国科技巨头中依旧保持最好的战略态势,跟它在合适的时候脱离了“创业公司行为模版”是有关联的。

  很多人把阿里 20 周年庆典当作马云盛大的退休仪式,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对其多年构造的合伙人体系这个“二级火箭”,按下满功率输出的按钮。我觉得他并不是出于所谓的“功成身退”,他想要的恰恰是阿里通过“新一代创始人们”,继续保持战略上的活力,用“主动的不确定性”,对抗“被动的不确定性”。

  马云退,阿里进。马云终于有机会可以自由地探索他的新故事了,也把自己退休的反作用力,形成了阿里向前的一种独特推动。

  很期待他口中“一个人的选择”,可以有机会推动一种中国企业制度的进步,和中国商业文明的提升。

  马云写的这个“句号”,和写下“句号”的过程,回味绵长,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