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惠鄉親
她是一名農村婦女,沒有多高的文化,卻有一門從小學習的技藝,如今她帶領姐妹們用靈巧的雙手,在脫貧攻堅戰上撐起“半邊天”。她就是三都自治縣楊柳村馬尾繡協會會長韋應麗。
從小生長在三都,韋應麗自小耳濡目染,習得一手馬尾繡好技藝。但苦於為生計奔波,很多姐妹們漸漸遠離馬尾繡制作,當地精通馬尾繡的繡娘也越來越少,而她一直在堅持。
“決不能讓這門技藝就這樣流失,也要為姐妹們奔一條出路。”2008年,依靠馬尾繡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韋應麗在“三八”婦女節時舉辦了馬尾繡技能培訓班,開啟了傳藝之路。
為了把當地繡娘團結在一起,發揮集體力量傳承馬尾繡,2010年7月,韋應麗在中和鎮楊柳村成立了三都第一個馬尾繡協會——楊柳村馬尾繡協會,將周邊7個村的繡娘團結起來,培訓推廣馬尾繡。
如今,隨著協會的發展壯大,繡娘由當初的84名發展到如今的716名,累計培養了1000多名馬尾繡能手。
“她帶出了很多人,為我們婦女謀出路。以前我花兩個月繡的背帶隻能賣1000多元,培訓之后,技術提升了,繡的東西能賣出好價錢。”中和鎮水維村村民潘猜說。
為了幫助繡娘們的繡品尋找更多的商機,2012年,49歲的韋應麗創辦應麗馬尾繡貿易有限公司,開拓產品銷售市場,最大限度地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
近年來,隨著馬尾繡在各大文化交流活動上的走紅,應麗馬尾繡貿易有限公司陸續接到了大大小小的訂單。韋應麗說,馬尾繡以前的產品主要是水族自己穿戴的服裝、鞋帽,在本地買賣,需求量少。現在,公司的訂單主要以繡片為主,用作衣服、包包、裝飾品等。
“我們的第一筆訂單是來自上海一家服裝公司,替他們生產衣服上的吊墜,單價300元,一共300個,銷售額不大。但給我們很大的信心!”韋應麗說。
目前,韋應麗的公司擁有固定員工64人,其中女性佔到91%。通過居家合作模式,678名繡娘和公司簽約,實現在家就業,年均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2016年6月,韋應麗成立了馬尾繡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參與就業2000余人次,繡娘都通過馬尾繡技藝走上了致富路。
合作社的作品展示牆上,一幅紅色繡品上繡著金色的入黨誓詞,在裝裱的框內閃閃發光,這是韋應麗入黨后繡的作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在保護好馬尾繡的同時,能夠脫貧致富。為此我願意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韋應麗說。(劉蘇頡)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网页传奇发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