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扫雷装备:身手不凡的雷(2)
美军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先后研制出“魔爪”“派克波特”“地雷猎手”等无人扫雷装备。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使用了数十种探测、扫雷与排爆机器人,其中第一装甲师的7台扫雷机器人排除引爆了1000多枚地雷。
与传统的扫雷装备相比,扫雷机器人具有体积小作用大、环境适应能力强、扫雷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如日本文部科学省研发的“彗星2号”机器人,采用声波雷达技术,不但可以探测到普通的金属壳体地雷,还可以发现金属探测器无法发现的塑料地雷。
2016年,俄罗斯的“Uran-6”多功能扫雷机器人列装其陆军工兵部队,它集多种“功夫”于一身,可以安装分节辊、推土铲、夹持器、后叉车、后铲和机械臂等多种扫雷用具,可扫雷,可排爆,也可灭火,大大提高了俄陆军工兵部队的扫雷效率。
近年来,为响应联合国的维和扫雷行动,斯洛伐克、挪威等国家也研发出了可遥控操作的扫雷机器人。
目前,我国研制的扫雷机器人已有一部分在联合国框架下投入国际人道主义扫雷任务中,受到国际社会好评。在这一领域,我国不仅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扫雷机器人,而且派生出了适应不同地形的多种型号。如适合在沙漠、平原、戈壁等较为平坦地区作业的扫雷机器人,适合在灌木丛、山地、丘陵、树林等环境作业的扫雷机器人等。
可以预见,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更加“聪明”的无人扫雷装备会不断出现。在未来雷场上进行作业的,除了传统的探扫雷装备,还将有更多高智能的机器人。它们或将能形成“自组织”“自协同”的系统,高效决策,相互配合,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区域范围扫雷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