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2)
互联网比传统渠道交易产生出更多的用户行为记录和社交分享数据。从保存用户选购理财产品的浏览记录,到收集信用卡生活场景的用户消费评价,海量数据(603138,股吧)更适合采用分布式存储来管理。为保障数据存储符合金融业信息安全规范,相当一部分用户数据要像交易数据(按PCI-DSS规范)那样被加密保存。这些数据在分布式架构下经由处理器提供的加密指令,低时延、高吞吐地写入闪存介质,给用户带来既安全又流畅的业务体验。分布式存储与大数据集群相结合,能够让传统保存三副本所需的空间占用节省一半以上,并且把数据处理的存储空间和算力容量扩展能力作分层解耦,使得数据得以高效存储和弹性扩展。比如,某银行一个超4PB规模的大数据集群,过去限于计算存储耦合的架构,导致单独扩展计算或存储资源困难,不利于对计算存储资源分别独立维护,同时大数据系统无法云化也限制了其数据平台能力提升。当存储资源拆离到分布式存储后,业务部门申请大数据环境从云端自助完成,耗时缩短10倍以上。
分布式架构转型不仅体现在数据的存储上,还体现在银行业对于在分布式架构下做交易数据增删查改处理的一致性管控需求。这种需求驱动了分布式数据库在银行业的应用。对此,银行机构在应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过程中,需要培养熟悉分布式数据库运维的队伍,及时总结适用的部署场景。因此商业数据库在推广前期往往聚焦少数使用单位开展联合创新,而金融机构在分布式数据库探索前期,往往也会选择不止一种技术来进行各种场景的比较和适配。
高时效处理金融数据离不开强大的算力和高效的算法。应对如潮水一般产生的交易记录、用户行为和社交分享,银行需要把分析加工这些信息的计算任务派发到分布式系统的可用节点上面去,并调度计算集群里的算力资源 “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响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赢得宝贵时间。云计算的魅力正在于此,它通过软件化定义的网络、存储和计算资源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应用AI和大数据实现提高实时风控能力。
长期以来,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线下,虽然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段不断变化,但总体来说还是有迹可循,案件的特征没有脱离银行熟悉的线下交易元素,只需要在防控手段上稍作改动就能应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金融风险防控的难度,线上风险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线上交易引入了大量全新的业务元素,不管从风险防控能力还是从系统处理能力来看,以交易为中心的传统风控系统已经无法有效地防堵新形势下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对此,需要对线上以及线下渠道同时进行风险布控,对包括登录、转账、支付等重要交易节点进行了全方位的风险拦截。我们在项目回顾中发现,某银行的线上/线下统一风控系统在上线一年内,风险案件量下降了50%以上,在当年的银联排名中占据领先地位;据估算,因为新风控系统的上线而挽回的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得益于分布式的内存计算技术,系统在生产环境的真实业务处理过程中吞吐率达到了10000TPS,而且响应时间稳定在50毫秒左右,性能比传统的风控系统提升了近10倍。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多地金融机构曾经由于报送数据不准确,被监管派出机构采取了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机构为了满足监管机构的不同数据报送要求,分别开发出独立的数据加工逻辑,由此产生出一个个只能满足于特定报表需求的数据孤岛,而且很容易形成统计口径上的差异。从技术上看,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以及把基础数据模型化稳定保存下来的数据仓库。虽然也有单位建成了数据仓库,但受制于扩容成本,再平行建设大数据平台,另存了一套没有融合到数据仓库的信息源副本,两个不融合的信息源和独立加工流程极易产生不一致的加工结果,影响数据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金融机构应该把一个融合的数据湖作为分析类数据的唯一主体源头加以治理,保障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存放数据的准确性、计算数据的一致性、管控数据的安全性、应用数据的及时性,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的核心要素。例如,某机构为了摆脱数据仓库一体机在扩容上的局限,选择迁移到基于鲲鹏开放架构的数据库软件平台,以后者为中心构筑的融合数据湖,在实践中把批处理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取经营分析数据。
综上,我们认为,银行为了持续强化服务能力,打赢客户体验升级、分布式架构与业务敏捷化以及数据治理与应用创新三场数字化转型战役,既要坚持统一规划,又要鼓励独立演进。所谓统一规划,是指金融机构自身或联合业务应用的专业咨询机构来规划三场战役的业务关联与协同;所谓独立演进,是指解耦用户在三个战场上能够分别选择最适合自身现状的技术平台和改造的路径节奏,适时启动,因地制宜,在应用开发生态中各取所长,为三大战役的业务目标服务。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创新的攻坚时期,华为公司把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结合,致力于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利用数十年积累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坚持以“平台+AI+生态”为基础,持续与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开展合作,与“金融+科技”生态伙伴共赢,助力金融机构的全面转型。
(责任编辑:李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