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终于踏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科幻片对2020的预测几乎全部落空,但又与现实相隔不远。
文/余洋洋 编辑/张丽娟
来源:CV智识(ID:CVAI2019)
2020年踏着人们的祝福走来了,它曾经听起来是一个异常遥远的年份。
这一年,《史前星球之旅》中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银翼杀手》中汽车已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穿梭飞行;《捍卫机密》中人类只要戴上一个“头盔”,无需说话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脑运输资料;《机器战警》中被科学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机器人的“铁甲威龙”守卫着城市的和平;《终结者》中人类打造的机器人甚至开始统治世界。
在科幻世界里,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人类早已能够轻松地上天入地、遨游太空,享受着高度的科技文明。据维基百科不完全统计,至少有97部电影的时间线,涉及到2020年代。
那些科幻小说里遥不可及的很久以后,转眼就到了,2020已成为现在。
世界并没有变得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变得赛博朋克,车还是不能在空中行驶,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爱人,“脑联网”没有出现,也没法随便买张机票飞去火星……没想到的事情太多了。
将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与现实一一对照,科幻片中当时的预测几乎全部落空,但又与现实相隔不远。探测太空,追求新能源,完善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向内探究自身,发展生命科学、脑科学,无一都是近百年来人类科学与科幻的共同目标。
或许未来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难以预料,却始终值得期待。
前往2020
离 2020 越近,一部电影就越被人反复提起——1982 年上映的科幻史诗,赛博朋克的开篇之作《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讲述的正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男主是一位侦探,被指派了一桩复制人杀人案,对于他来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调查这样的事件了,另一边,城市中肆意杀人的则是泰瑞尔公司研发的“复制人”,他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从外太空的飞船叛逃来到地球。
在电影中,比人类强大数倍的“复制人”被制造出来,宠物皆为机器,警车自带飞行模式,星球移民成为日常。
《终结者》影片故事同样设定在2020年前后,届时,天下已由机器人掌控, 机器人想完全占有这个世界,甚至把人类赶尽杀绝。
另一部“赛博朋克”名著,日本科幻作品《攻壳机动队》同样被众多科幻迷奉为经典。在攻壳机动队的故事中,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除了大脑之外,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由功能更多更强的机器取代,更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大脑改装为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脑。
在这部“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作品中,作者展示了一个人体与机器完美结合的想象世界。而这个想象世界与现实的距离,至今仍然难以判定。
除了机器越来越强大,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被打造出来,进入到2020时代之后,人类将不再囿于地球的限制,积极探索太空,登陆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可以算是20世纪科幻作家的另一个共识。
美国科幻电影《史前星球之旅》在1965年上映,这部电影的时间场景正是设置在2020年,届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随后一组人类宇航员旅行了数千万公里登陆金星探险,并且在金星的表面发现了众多奇异的动物和植物,包括已经在地球上灭绝的恐龙。
在科幻小说《火星三部曲》中,随着人类在21世纪20年代开启的一次殖民火星的太空航行,主人公约翰·布恩成为了第一个登陆火星的英雄人物。而人类登陆火星的最终目的是在火星建立人类的定居点,把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1997年,杂志《连线》也曾做过相似的预测:即大约在2020年前后,人类可以登上火星一探究竟。
1957年,美国著名科技杂志《大众机械》审慎提出:“21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的道路会变成气动管道。”
1959年,美国邮政局局长高兴地提出:“未来我们用火箭送信。几个小时内,信件就可以从纽约到达加利福利亚。”
短片《拉卡》甚至描绘,在并不遥远的2020年,外星人统治了地球。他们不仅奴役地球人,还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电影《火星任务》所设想的外星人与人类的关系相对友好,外星人通过 DNA 信息确认了人类是他们的传承,接纳了主角一行。
空中汽车、人工智能、火星移民、与外星人打交道……这些上世纪90年代经典科幻电影对2020年的畅想,虽然汽车还是不能上天入地,我们不能穿越时空隧道,不能去火星冒险,也不能到月球旅游,空气和污水也不是仅靠一个吸管就能转化洁净。
来到2020
虽然设想的空中汽车没有实现,但是高铁、无人驾驶发展得迅猛;《终结者》中拥有意识的“天网”尚未出现,但人工智能已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复制人”尚未被造出,但克隆羊、克隆猴已经成功诞生;人类大脑尚且不可能被改造成“电子脑”,脑机接口产品却已经应用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移民火星尚未实现,但商业航天加速发展,大小卫星已经遍布地球四周。
来到2020,当年有很多幻想与憧憬,也多多少少实现了一些。
机器像肢体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科幻场景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面对这个问题,《攻壳机动队》动画电影的导演押井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智能手机确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它毕竟还不属于人体的一部分,也没有与人体结合。实际上《攻壳机动队》展示出了人体与机器相结合的无限可能。
智能假肢,电子脑,脑机接口,多年来,这些与人类大脑相关的研究一直是热门领域。
在2019年的一次网上直播中,马斯克展示了其初创公司Neuralink开发的脑机接口设备。通过数十根连接大脑的细线收集信号,一些瘫痪病人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电脑屏幕上。
脑机接口创业公司BrainCo的产品BrainRobotics智能假手,融合深度学习算法+脑机接口,让好莱坞大片的镜头变得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