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牌中小学教师”不能成噱头

主页 > 新服焦点 >

热度 °C

2019年,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到深圳中小学任教,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在1月8日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教育界别分组讨论现场,这一话题也受到热议。多名委员表示,从优秀师范生都难招进,到如今吸引大量清北生任教,这是深圳教育的好现象。同时也有委员担忧:这些清北毕业生是否真正有心于且适合基础教育?他们任教中小学会有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上,深圳还没有“山高人为峰”,但在中小学教育上,深圳近年来让人刮目相看。去年,除以“近30万年薪招中小学教师”引爆话题的龙华区招聘76名清北毕业生外,还有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招聘20人,19人来自清华北大;深圳中学新引进的34名教师中,22人毕业于清北。仅这三块加起来,清北生人数就达117人。

对于清北毕业生南下深圳当中小学教师,不少人质疑是否大材小用。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很多城市对清北毕业生梦寐以求,一年也招不到几个时,深圳这样的数据确实有些扎眼。但所谓“大材小用”其实是一个伪问题。看历史,很多宗师级的人物都曾当过小学教师或中学教师,比如钱穆先生;看世界,芬兰以教育著称,芬兰教师门槛之高,就连世界五百强也望其项背。基础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内在地需要“大材”,有了“大材”怎会“小用”?

真正值得关心的是,这些清北毕业生能不能称为“大材”,会不会发挥作用?单看学历,清华北大毕业生,学历确实显赫,但学历毕竟不代表能力,尤其是教育有其专业性,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基本都受过师范专业训练,清北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未必一定比师范院校毕业生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对照“四有”好教师标准,真看不出国内一流院校毕业生就一定更有优势。

因为未必适应,所以未必能留。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校长邬晓莉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些清北大学生,“包括我们(深外)高中部,干了半年,户口解决了,在深圳也了解情况,就跳槽了。因为他有职业幻灭感,现实和他们想的是不一样的。”邬晓莉所讲的职业幻灭感,指的是现实与想象脱节,有些清北毕业生不适应不习惯不满足中小学教师工作。

还要看到,这些清北毕业生都是以高薪招聘过来的,其薪酬远超现有教师队伍。据邬晓莉校长介绍,有外语学校的老教师说,干了一辈子年薪就二十来万,刚刚招一个毕业生,年薪就30万。这其实已经表达出了一定的不满。教师也是人,这种不满,会不会影响教学?影响会有多大?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清北生当小学教师,符合方向,值得鼓励,但不能搞成“清北小学教师”政绩工程,弄出一个“清北牌中小学教师”的噱头,让相关部门有了政绩,对外招生有了标签。现在要警惕“清北牌小学教师”成为噱头,既要鼓励清北毕业生进中小学,也要保证留得下来、融得进去、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