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拆弹专家”王厚鑫:用生命保护生命(2)
只有技高一筹,方能决战决胜。2013年6月,他带着问题到母校国防科技大学“回炉”学习,撰写的《浅谈危爆物品安全管理》一文在浙江省公安厅网站发表,并刊登于《安检与排爆》杂志。同年11月,他又到江西广丰烟花爆竹生产基地学习,对烟花爆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不仅如此,王厚鑫还是杭州特警“排爆论坛”这一全国唯一专业论坛的副版主。他经常在这里与同行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我一度认为,战争年代遗留在地下、河道里的炮(炸)弹,在那么猛烈的撞击下没有爆炸,现在也不会爆炸了。”正因为论坛中的交流,让他发现自己这个认识是错误的,错误的背后是生命的危险。如今,只要看到土制炸弹,他就能说出类型、结构、性能以及排除方法,涉爆现场指挥自然得心应手。
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危险 他不断让自己面临危险
2013年,金华市申达山庄发现一枚战争遗留125KG航弹,且首尾引信保存完好,操作稍有不当就能引起爆炸,考虑到在现场引爆必然会给周边房屋造成致命影响,王厚鑫毅然决定转移。
在转移航弹过程中,王厚鑫要求亲自押车,坚定得没有商量余地,一路小心翼翼,直到航弹销毁。
“我危险,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危险。”每当妻子因为担心劝王厚鑫换工作时,王厚鑫总是这样反过来劝妻子。他考虑更多的是群众的安危。“我怕的不是我牺牲,怕的是老百姓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胡学谦/摄
2012年6月29日,一辆轿车里,自杀在驾驶座上的冯某头枕在汽油桶上,手里紧握着一只打火机,死前扬言要炸平整座村子。
副驾驶和后排位置被填满,表面可见的是棉被,后排隐约可见一只煤气钢瓶。
车里究竟设置了多少爆炸物?
每一床棉被、每一只钢瓶、每一桶汽油的移动都可能引发爆炸。移出一只钢瓶,发现还有3只钢瓶。4只钢瓶移出车外,又发现了2只。此时的王厚鑫几乎崩溃!经验告诉他,这种心理状态不适宜战斗,必须立刻调整。
气温还在上升,排爆服里的王厚鑫已被汗水浸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在队友们的帮助下,王厚鑫的心境渐渐恢复。最后,6只钢瓶、4桶汽油全部移出。这次与死神的较量,花了125分钟。
“前后5个小时,他一直穿着排爆服,年轻的小伙子穿着它走路都费劲,更别说50多岁的人。”民警徐亮说。
排爆,一份与死神较量的高危职业;拆弹,也绝非剪黄线还是剪红线那么简单。
“那种脱下头盔重回人间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王厚鑫说。
现在,金华市公安局已成立“王厚鑫工作室”,王厚鑫通过传、帮、带,成功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为打造金华市公安安检排爆队伍付出了大量心血。王厚鑫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排爆手,,让排爆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