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军转干部、金华市公安局排爆民警王厚鑫
浙江在线7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傅颖杰 通讯员 陈谊 陈新禄 董文骐)身着35公斤排爆服,右手拿钳、左手执线,密闭的空间里,只听得到沉闷的呼吸声和“滴滴滴”的秒表倒计时声,在数字归零的前一刻,剪断引爆导线……脱下排爆服的那一刻,恍若“重返人间”。
16年排爆生涯、58次真枪实弹排爆、成功处置1000多枚爆炸物,他用生命守护公众的平安。如今,56岁的他两鬓斑白,却依然战斗在排爆一线。面对生死考验,他从不退缩:“炸弹就摆在面前,我只能赢不能输!”
他叫王厚鑫,是全国模范军转干部、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排爆民警,是我省公安战线出色的实战技能型狙击排爆类专家。
58次直面生死抉择
7月26日,,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训练基地里,水泥路面被烈日烤得发烫,王厚鑫穿着排爆服静静匍匐,身前是一枚被胶带包裹的捆绑式“炸弹”。屏蔽遥控信号、解除接收器、转移“爆炸物”……“险情”被成功化解后,他脱下防护装备,藏蓝色的警服上已结出厚厚一层盐霜。
对普通人来说,排爆只是银幕上跳跃的光影,而对排爆手来说,这远比电影更真实、更残酷,日常状态是“一脚踏在人间,一脚踩在地狱”。记忆深处,王厚鑫最难忘的是搏命般的5分钟。那一回,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黄色胶带包裹的爆炸可疑物,上面绑着一个“嘀嗒嘀嗒”走着的石英钟,爆炸物不明,引爆时间也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地将可疑物装入防爆罐,准备运到城外空地“肢解”。
一路上,王厚鑫甚至听不见风声,只听到身体里“扑通扑通”的心跳,这是一种出于本能的恐惧:一旦石英钟与爆炸可疑物分离,就可能启动爆炸开关。他用一块砖头紧紧按在石英钟上方,让两者保持紧压状态;进入安全区后,他在砖头上系一根绳,用工具剪断石英钟和爆炸可疑物间的黄色胶带,迅速后退拉动绳子——砖块落地,石英钟分离出来。所有触动爆炸的可能性被排除,整个排爆过程仅用时5分钟。“这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5分钟。”王厚鑫说。
每一次排爆,哪怕一秒钟、一厘米的失误,等待排爆手的,也许就是永远的黑暗。排爆,除了要面对不稳定的爆炸物,有时还要面对“不稳定”的人。2012年6月29日,一辆轿车里,失去意识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枕在汽油桶上,手里紧握打火机,车内可见一排煤气钢瓶。嫌犯会不会突然醒来?车里到底放了多少爆炸物?一切都是未知数。王厚鑫慢慢接近,把6只钢瓶、4桶汽油全部移出。那一次与死神的较量,整整125分钟,紧张的情绪让他累到几近虚脱。
金东区三汶塘村施工现场发现战争遗留地雷、婺城区申达山庄有遗留的125公斤航弹、婺城区琅琊镇某村挖出未爆航空穿爆弹……16年来,王厚鑫经历的58次排爆处置,每一次都是那么惊心动魄。
“零失手”背后的匠心
很少有人知道,35公斤重的排爆服看似坚不可摧,却只经得起1米开外、1公斤TNT当量的杀伤力,一旦遇到专业级爆炸装置爆炸,排爆手凶多吉少。
58次处置涉爆现场,零误差、零失手,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王厚鑫并非只靠运气和勇气。
80后民警付裕是王厚鑫的徒弟,跟了师父两年,如今成长为一名主排爆手。他还记得第一次跟着师父执行任务,紧张得手心冒汗。收队后,王厚鑫问他:“离炸弹这么近怕不怕?”付裕壮起胆回答:“不怕!”王厚鑫笑了:“如果你能了解它胜过你自己,那才会真的不怕。”
在部队当过“爆破工兵”的王厚鑫,熟练掌握各种制式炸弹的属性,转业到特警支队后,他经常要面对五花八门的土制爆炸物,内部结构、引爆装置、填充炸药各不相同。处置炸弹通常有3种办法:摧毁、销毁和手工拆除。只要有把握,王厚鑫更偏爱手工拆除:既可以固定证据,又可以积累实战经验,摸清各种爆炸物的“品性”。
去年12月,磐安发现了一枚用于开矿的土制电引爆炸弹。在外地,曾发生过这种炸弹在处置时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的情况。拆解还是就地引爆?连续两晚,王厚鑫辗转反侧,最后决定手工拆除:“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以后再出现这类炸弹,至少我可以将此作为一个‘案例’,告诉下一个排爆手该怎么做。”最终,他成功了。
只要是与排爆有关的资料、案例,王厚鑫都会收集保存,听说什么地方处置了爆炸物,他会千方百计联系了解详情。这些年,他整理的学习笔记和排爆记录有13万余字。“他有颗执着的匠心。”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叶骏说,就连日常生活中,也处处有王厚鑫的排爆“训练场”:为训练双手稳定性,他用竹签给萝卜间苗、用筷子捡黄豆甚至米粒;为锻炼耐心,这位公安硬汉迷上了围棋……
热爱生命更有勇气
每一次出征排爆前,王厚鑫都会和战友们一起拍张照。原因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说破。
今年3月12日,金华某村庄的菜地里发现一枚未爆的穿甲弹,弹体只有10厘米长,一段露在地表外,距离最近一幢居民房屋仅3米。炸弹各部分装置完好,危险性很大,小小的静电都有可能引爆。
先前赶到的爆破专家建议“疏散群众,就地引爆”,但王厚鑫投了否决票:“就地引爆,附近的民房必然成为危房,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他坚持挖掘转移后销毁。
王厚鑫徒手将弹体周围的泥土一点点分离,小心翼翼地将其放进运输车。为减少伤亡,每次排爆只允许一人靠近处置。王厚鑫对身边的同事说:“我最熟悉情况,车子我来开!”
200米警戒圈外,村民和排爆队员远远目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民警,孤身驾驶皮卡车慢慢开向“无人区”。晚6时许,一阵巨响过后,山村恢复了平静,见到王厚鑫平安归来,很多人当场红了眼。
王厚鑫每一次执行任务,家人无疑是最担心的。从小,女儿王蕾最怕听到父亲接到单位的来电,父亲一出门,她就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去的背影。有一次,一家人正在吃饭,王厚鑫接到电话后就往外赶,一连3天都没音讯。“后来看新闻报道,才知道有地方发现爆炸物。我和妈妈很担心,但又怕影响他,不敢打电话。”当王厚鑫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再次响起,王蕾哭着跑出去,紧紧抱住了父亲。
一年前,王厚鑫在体检时被告知可能得了癌症,虽然最后只是虚惊一场,可他连续几晚没睡好:“和炸弹都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没想到自己还这么怕死。”他有太多的牵挂:92岁的母亲需要照顾,女儿刚成家,排爆队员们都还年轻……
因为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所以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生命,这就是王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