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主页 > 新服活动 >

热度 °C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消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分析,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一、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法人单位数量持续稳步增长

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43.1万家,比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90.5%。在全国法人单位中所占比重为11.2%,比2013年末降低0.6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为98.9万家、29.1万家和115.1万家,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57.5%、37.2%和163.9%,河北成为区域内单位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第三产业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第二产业法人单位43.5万家,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99.6万家,分别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7.9%和82.1%;其中,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78.8%)高3.3个百分点。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图1 京津冀区域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占比情况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为32.4万家、23.2万家和13.4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13.3%、9.5%和5.5%,分别比全国同行业高1.6、3.6和1.3个百分点,显示商务服务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图2 京津冀区域法人单位占比排前六位的行业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日趋明朗

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符合各自功能定位,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一)北京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

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十分明显。2018年末,北京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分别为6.1万家和92.8万家,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区域平均水平高11.8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升2.1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日益增强。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北京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15.6%、7.8%和5.5%,分别比2013年末提升4.3、0.2和1.2个百分点。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愈加稳固。传统产业地位有所下降。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北京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27.7%和18.7%,比2013年末分别降低2.7和2.8个百分点。

(二)天津服务业快速提升

第三产业增幅较大。2018年末,天津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3.3万家,占天津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80.0%,比2013年末提升5.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北京和河北高3.3个和6.4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天津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8.9%和6.1%,分别比2013年末提升2.1和2.4个百分点。

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比较优势明显。货币金融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水上运输业等行业区位熵高于3.0,集聚程度较高。天津作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核心功能日益明显。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图3 天津市区位熵较高行业

(三)河北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

第二产业优势明显。2018年末,河北第二产业法人单位31.6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2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比2013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力。2018年末,河北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0.7万家,占京津冀区域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总量的5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单位数量分别占京津冀区域的65.0%、64.1%和58.8%。

采矿业和传统制造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但集聚态势有所减缓。河北集聚程度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区位熵比2013年末明显下降,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下降0.8个、0.8个和0.7个点。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图4 河北省区位熵较高行业

三、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同程度不断提升

(一)产业融合效果显著

京津冀协同战略有效促进单位融合发展,三地法人单位在京津冀区域内,跨省(市)设立产业活动单位数量迅速增长。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1.6万家,占区域内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5.5%,比2013年末增长180.2%。

(二)北京对津冀地区溢出效应明显

分地区来看,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1.2万家,天津法人单位在京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0.3万家,河北法人单位在京津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0.1万家,分别占京津冀法人单位区域内跨省(市)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76.5%、15.9%和7.6%。北京在区域内产业融合中核心带动作用明显,与2013年末相比,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长225.9%,分别比天津和河北高108.9个和170.6个百分点。

(三)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跨省(市)投资重点领域

分行业来看,三地法人单位在京津冀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中,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合计0.4万家,所占比重为25.9%,比2013年末下降6.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合计0.7万家,所占比重为41.1%,比2013年末提升1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