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牡蛎基因组诠释生命的睿智(4)

主页 > 新服活动 >

热度 °C

成果发表后,得到了世界上相关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相关媒体如英国BBC news,美国《华盛顿邮报》、《科学美国人》、《科学日报》,“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等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来自英国、美国、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媒体记者纷纷给项目组首席科学家发来采访要求。《华盛顿邮报》说这是“第一个被充分测序的贝类基因组”。 一时间,贝类、牡蛎、基因组等关键词成为科技新闻媒体的热点。美国的一个贝类学实验室第一时间在其网站主页上添加了牡蛎基因组数据的链接地址,并且感慨“终于成为现实!”

据记者了解,牡蛎基因组计划发布的数据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是除了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少数几个模式物种之外少见的,为研究和利用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首先是促进牡蛎或贝类的分子育种进入基因组育种时代。科学家通过研究大量的生长发育、生殖性控和抗逆抗病等重要性状的相关基因功能,对其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其次是促进海洋生物抗性免疫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对重要病原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病毒的感染、复制、调控机理、阻断病毒感染和设计抗病药物等,为研制疫苗、抗体和新型药物提供技术平台。第三,通过大量的基因数据可以筛选和发现海洋生物特有活性物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功能基因产品、新材料等。如牡蛎固着相关的物质在牙科、仿生制造等行业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第四,一些基因产物可以开发为环境监测产品,用于生态监测、生态修复等。

“牡蛎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的绘制完成仅仅是个开始,在探索海洋生物对逆境适应进化机制和发掘海洋基因资源的万里长征中,我们只是迈出了比较坚实的一小步。”张国范表示,下一步将抓紧对功能基因进行深度验证,全面解析牡蛎典型性状,开展基因组育种、基因产品开发和生物新材料等应用研究,提升我国海洋和水产生物基因资源研发水平,促进海洋和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朱作言强调:“牡蛎基因组作为中国水产养殖成果的代表,搭建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是很鼓舞人心的,但不能仅停留于此并津津乐道,而是要继续往前走。只要坚持下去,水产科学基础研究一定能做得更好。”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2-11-27 第6版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