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距离万亿城市 更近 平均2年实现千亿级嬗变
新年伊始,东莞就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在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市长梁维东介绍,2017年,东莞GDP将突破7000亿。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今年东莞GDP力争破8000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
对比往年数据可以发现,东莞每次实现千亿级GDP跃升,用时均稳步保持在两年左右。而以今年的新目标来看,1年间,要实现从7000亿到8000亿的突破,其背后,是新动能和高质量大企业带来的强有力的支撑。
稳中有进
平均两年实现一次千亿级嬗变
2017年,中国的GDP万亿城市成员增至14个,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
在这些城市中,除北上广深四地被称为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被很多媒体称为“新一线城市”。能否进入“万亿城市”,是跻身“新一线城市”的一个量化标准。
据报道,依据最新一年的160个品牌商业数据、17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综合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东莞和郑州成为新晋的新一线城市。其中东莞名列15个“新一线”城市的第14位。
从时间节点来看东莞近年来GDP实现的数次跃升,可以发现,东莞经济增长正在加速:2010年,东莞战胜危机、加快复苏,GDP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10.3%;2012年,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下,东莞却交出亮眼成绩单,正式迈入5000亿元行列;2015年,东莞加快转型升级,成功跻身“6000亿城市”,出现令人可喜的“莞式反转”,实现五年内连上两个千亿元台阶;2017年,随着“倍增计划”的实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不少成绩都是“近年之最”,预计2017年东莞全年生产总值将完成预计任务,迈入“7000亿城市”之列。
突围密码
高新技术制造业是“主力军”
虽然“不唯GDP论英雄”已经成为各地共识。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体系依然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之一。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东莞提出了“2021年超过万亿元”的目标。
如果按照每年8%的增速,那么,在2021年,东莞将成功跨过万亿城市的门槛。这场城市竞赛,其本质正是一场创新资源争夺战。大家都希望通过做大经济总量,聚合创新资源,以量质并举的姿态,向万亿级城市乃至未来的新一线城市前进。
作为制造业大市,转型与创新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莞在城市竞赛中的地位。对于东莞的突围,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给出了七个“密码”——转型、创新、统筹、集约、开放、善治、改革。其中就提到,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制造业这个“主力军”,突出抓好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
2017年8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这一科技创新上的重大突破,令东莞的科技创新能力备受瞩目。分析2017年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东莞在创新驱动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从高企数量的增加来看,在2017年,东莞同样实现了“倍增”。东莞的R&D投入达2.5%,升至全省第三。全市高企数量从2028家增加至4077家,新增高企后备企业数量2400家,总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04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109家企业获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13822件,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东莞,大型的实验室、科研团队也在增加。2017年,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进入全省首批启动的4个实验室行列,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1个、省创新科研团队5个,,并与北大、清华等38个知名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名校研究生院。同时东莞推动金融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268.1亿元,企业研发机构全年获省资助达6.2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大幅领先,金融对科技支撑不断增强。
万亿城市
以高质量大企业为支撑
过去,东莞产业素以“漫天星星、不见月亮”被诟病。而纵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看出,“万亿城市”的目标背后,重大项目、高质量大企业正日渐成为东莞加速的有力支撑。
从“倍增计划”企业的发展来看,在2017年,预计214家市级倍增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600亿元,增长30%以上,税收超过80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1—11月195家规上工业倍增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4%,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快13.5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增长17.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倍增试点企业中,新增上市企业7家。
以智能手机为例,作为东莞的新兴战略产业,在这两年,华为等企业作为龙头,带动着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高速增长。
在2016年,东莞智能手机主营收入近3000亿元,增长40%以上。其中,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六、稳居全国前三。2016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02亿台,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5%。在智能终端产业的带动下,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左右。
在2017年,智能手机巨头引领作用更为明显,产值均有大幅度增长,龙头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77.3亿元,增长了31.2%,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7.8个百分点。
除了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筑巢引凤”,东莞在2017年也引入了不少重大项目。紫光集团拟投资1000亿元,建设紫光集团芯云产业城项目暨“紫光集团华南区总部项目”,这是东莞历年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
据统计,东莞2017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75宗,协议金额1194.6亿元,增长41.9%;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5宗,金额29亿美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3136亿元,增长16.9%,占投资计划的119.6%。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市管项目36项,完成投资160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13.8%。
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产业链整合,东莞的一大批行业“单打冠军”企业,正在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
专家把脉
加强专业镇建设
精细化管理城市
面对新挑战,东莞经济下一步可以怎么走?15日,南方日报记者对话国内经济专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专家认为,东莞GDP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得益于东莞努力实现动能转换、推动“倍增计划”,而今后,专业镇的建设、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将是发展重点。
大湾区战略提升东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