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4位青年科学家获首届“科学探索奖”,每人奖金300万元
长江网11月4日讯 11月2日,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9大领域的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武汉的科学家有4名,人数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
据了解,获奖科学家的9大领域分别为: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
这4位武汉青年科学家凭啥获奖?
公开信息得知,获奖的4位武汉科学家分别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宋保亮,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教授王东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欣。
宋保亮(武汉大学)
获奖理由: 肯定他在胆固醇吸收、合成、运输和共价修饰的机制与功能方面的前沿成果,鼓励他在胆固醇代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领域继续探索。
据了解,宋保亮,1975年1月出生,现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在20多年从事胆固醇代谢研究中,宋保亮取得了一系列引领该领域的原创性成果:2015年发现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的新通路;2017年发现胆固醇可以共价修饰蛋白;2018年发现高血脂的“保护基因”……这些研究发现,为预防和治疗过氧化物酶体紊乱疾病、肝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路径。
高亮(华中科技大学)
获奖理由:肯定他在基于拓扑优化的数字化设计领域取得的成果,鼓励他继续采用等几何拓扑优化技术,探索并实现CAD、CAE与拓扑优化的一体化。
高亮,1974年8月出生,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作为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高亮长期致力于数字制造系统中智能调度技术的研究。针对数字制造系统调度领域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理论体系有待完善、瓶颈技术有待突破的现状,高亮对数字制造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作业车间(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JSP)、柔性作业车间(Flexible JSP,FJSP)和集成式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Integrated process planning and scheduling,IPPS)等典型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智能调度理论与高效方法,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刷新了几十个问题的世界最优解。
王东(海军工程大学)
获奖理由:肯定他在舰船综合电力、低噪声高速电机领域取得的多项成果,鼓励他继续以中大功率高速机电装备为对象,探索突破电磁轴承高集成度、 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的基础难题。
王东,1978年1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今年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名单,在531位候选人中,1978年出生的王东,是最年轻的候选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科研团队成员之一。2002年,马伟明创新团队承担新型高速异步电机研制任务,24岁的研究生王东被委以重任,执掌主设计师一职。最初,专家们以为,报告台上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员。经过近10年奋斗,王东成功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如今,他已成为团队集成化发电方向的首席专家、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领军人才。
周欣(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获奖理由:肯定他在医学影像——超灵敏磁共振成像(MRI)上取得的成绩,鼓励他研发健康中国需求的高场多核MRI装备,探索医疗新技术新设备的科学难题。
周欣,1978年9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9年10月,周欣任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首席科学家,,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CCTV科技创新人物。
周欣成功研制了三套超灵敏磁共振仪器:国内首台动物肺部气体MRI仪器、首台超灵敏磁力计NMR谱仪、首台人体肺部气体MRI仪器,获得我国首幅超极化129Xe人体肺部磁共振影像,成功“点亮”人体肺部,并首次获得超极化Xe的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一半的获奖者在40岁以上 最年轻获奖者32岁
从年龄分布上看,首届“科学探索奖”一半的获奖者在40岁以上,以40-45岁居多,最年轻的是32岁。从学术经历上看,大约有85%的获奖者有过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有些还在国外高精尖的实验室工作了很多年,素质是非常高的。
在评选标准上,“科学探索奖”区别于以往众多对已有科技成果进行奖励的奖项,科学探索奖奖励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从事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的未来可能,看中潜力而非当下。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表示:“设立这个奖项,腾讯不求任何商业回报。奖项就是希望‘科学探索奖’能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激励,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
事实上,该奖项在颁发之前便引起关注。去年,在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腾讯基金会宣布将投入10亿元的启动资金资助设立“科学探索奖”。该奖项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等科学家共同发起,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
300万元奖金,科学家们会怎么用?
据腾讯基金会负责人介绍,并不会要求获奖者把奖金用于科研,“还房贷、旅游、吃饭、买车都行,科学家说了算。”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研究员陈学伟表示,对奖金使用已有规划,会继续用于把项目推行前进。
“我的奖金使用,可能要用在家里。”北京大学研究员刘颖回答这句话后,很快补充了一句,“毕竟我们还有房贷。”
“我可能也会用于年轻人压力最大的地方——还房贷,可能还会在我原来的中学设立一个奖学金,鼓励他们做更多科学探索。”清华大学教授吴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