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探索“四1.76传奇新服网訪”工作法助力精准脫貧

主页 > 新服焦点 >

热度 °C

  奉節探索“四訪”工作法助力精准脫貧

  2萬名干部教師醫生農技人員遍訪千家萬戶

  重慶的初冬陰雨綿綿。一大早,奉節縣長安土家族鄉石罐小學老師王易就來到了貧困戶文孟君的家裡,給小孟君上課,整個屋子洋溢著輕鬆愉悅的氣氛。

  為助力精准扶貧取得實效,奉節創造性探索出以“干部走訪、教師家訪、醫生巡訪、農技隨訪”為主要內容的“四訪”工作法,統籌黨委政府、學校、醫院以及各類涉農專家等資源,約2萬名人員下沉基層,直擊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民生問題,靶向施策、精准“繡花”,詮釋使命初心,回應群眾期待,成效突出。

  工作方法和作風還存在薄弱環節

  奉節地處秦巴山區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最早的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13.5%,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精准,是打贏打好新一輪脫貧攻堅戰的鑰匙。”奉節縣委書記楊樹海表示。

  楊樹海及奉節不少干部在走訪中感到,脫貧攻堅以來,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肉眼可見,但干部工作方法和作風還存在薄弱環節。

  “比如說,干部工作不夠深入細致,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導致有的貧困戶不知道扶貧政策或對政策一知半解。”楊樹海說,他在走訪時有群眾反映,聽說養豬有財政扶持,於是養了三頭豬就去申請補貼,結果發現國家隻對標准化規模養殖場等進行補貼。

  在幫扶過程中,對物質幫扶抓得多、抓得緊,對扶志措施抓得少、抓得鬆,導致仍有群眾“靠著牆根晒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

  “這些問題的出現,關鍵在於干部和群眾走動少了、交流少了、相互了解少了,干群沒有打成一片,,沒有建立起‘骨肉相連’的信任感。因此,建立干群互信機制,是奉節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楊樹海表示。

  經過反復調研和深入思考,並結合地廣人稀的實際,奉節提出了干部走訪、教師家訪、醫生巡訪和農技隨訪“四訪”工作法,引導群眾脫貧致富。

  為“四訪”工作配套建立系列體制機制

  為了確保“四訪”工作順利推進,奉節建立完善了配套機制和工作方法,讓干部、教師、醫生和農技人員有的放矢進行探訪。

  干部走訪方面,變“無事不出門、進門談公事”為“有事去幫忙、無事拉家常”。干部通過“到戶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開管子、進門開櫃子、走近問身子、坐下問孩子”等方式,摸清每戶家庭成員、收入水平、健康狀況、教育情況、住房保障等家底。

  教師家訪方面,針對貧困家庭學生輟學、特殊青少年失學、需要心理關懷對象較多等特點,積極探索創新教師家訪等家校共育機制,教師上門宣傳黨的教育扶貧政策,向家長講解讀書的重要性,對因殘失學學生“送學”,給留守學生“送愛”,多管齊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醫生巡訪方面,建立簽約醫生定期問診,鄉鎮醫生集中義診,縣、鄉、村三級醫生聯動巡訪等制度,有效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農技隨訪方面,邀請農業專家下鄉指導,選派科技特派員進村主抓,配置農技員到戶推動,遴選“土專家”田間地頭示范。這些措施,成為了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先手棋。

  貧困戶幸福指數提升,干群關系更加融洽

  據了解,從2017年實施“四訪”工作法以來,奉節8052名對接干部堅持每月入戶開一次家庭會、吃一頓家常飯、干一天農家活、住一晚農家屋、做一件貼心事,對24.72萬戶群眾走訪﹔8634名教師全覆蓋家訪13.3萬名學生,累計收集意見建議1.1萬條﹔3146名巡訪醫師對接8415戶因病致貧家庭,每月送醫送藥上門﹔2439名農技人員在田間地頭面對面講解、手把手示范,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中,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

  五馬鎮弘揚村貧困戶魏澤兵一家病殘,一度喪失生活信心。關鍵時刻,幫扶干部走進了家門。在幫扶單位的協助下,去年,魏澤兵用扶貧小額信貸3萬元買了8頭豬和2頭牛,年底,兩頭牛就為他帶來了1萬余元收益。他還參加了縣裡組織的技能培訓,學習摩托車修理,並成功考取4級電工職業資格証書,家裡的日子紅火起來。

  干部也從中受益。“四訪”工作開展后,各級干部到農戶家中了解民情、聽取民意,與群眾一起嘮家常、談發展。“過去,我們有時會被群眾誤解,原因就在於溝通少了。”鶴峰鄉蓮花社區黨支部書記朱炳宣說:“現在有了群眾更多支持,我們干工作的勁頭也更足。” 本報記者 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