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四板斧”三一集團年銷售破千億元

主页 > 新服焦点 >

热度 °C

  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可以實現69種產品的混裝柔性生產。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攝

  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可以實現69種產品的混裝柔性生產。記者 王志偉 攝

  三一重卡已成為三一集團旗下新的生力軍。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劭劼 攝

  三一重卡已成為三一集團旗下新的生力軍。記者 余劭劼 攝

  三十而立,對一家企業會是怎樣的光景?今日,創始於1989年的三一集團用一則喜訊給出答案:三一集團年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成為長沙首家千億企業。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從三一集團創業的30年中,我們可以探析出三一成功的“四板斧”:憑創新立足,用智造蝶變,靠“兩條腿”走路,以裂變促生長。

  創新打開局面

  1986年,梁穩根、唐修國、袁金華、毛中吾四位年輕人,身懷產業報國理想,放棄鐵飯碗,投身創業大潮,成立漣源焊接廠。

  位於漣源道童村的一處養殖場,是四人夢開始的地方,盡管如今斑駁老舊,卻成為三一人朝拜的“聖地”。

  1994年,漣源焊接廠改名為“三一”,實施“雙進戰略”:遷入省會長沙,涉足工程機械。

  起初,三一並不被人看好。畢竟,國有企業“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依然沒有做好傳統制造產業。而且,當時國內市場95%以上是洋貨,國產品牌寥若晨星。

  三一當時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像現在某些行業一樣,引進國外的技術當“搬運工”,以低質、低價、低配置去競爭,即走傳統的中國制造之路﹔二是瞄准跨國公司,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靠持續改進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與其正面交鋒,走出一條“中國創造”之路。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分析利弊后,果斷決策:“與其引進技術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淪為‘生產車間’,不如另辟蹊徑,以自我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

  三一重工研發的首台拖泵,因核心部件集流閥不穩定而故障頻出,梁穩根從北京請來了液壓專家易小剛。

  當時,以易小剛為首的技術創新團隊,打破常規,決定用標准件來組裝這個核心部件。經過數月艱難攻關,終於打破技術壁壘,實現了集流閥自制。

  一直以來,三一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5%左右,居行業最高。截至2018年,三一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一萬件,申請及授權數量居國內行業第一。 

  目前,三一挖掘機械在國內市場上已連續九年蟬聯銷量冠軍,今年有望成為全球銷量冠軍。混凝土機械穩居世界第一品牌,履帶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煤炭機械、港口機械穩居中國第一。

  智造蝶變重生

  自主創新的三一,一路高歌猛進。

  2007年,三一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首個營收過百億元的民營企業。

  2011年,三一重工實現營業收入507.76億元,同比增長49.54%,三一迎來黑暗來臨前的“高光時刻”。

  第二年,行業寒冬來襲,不少企業倒閉,三一營收登上頂峰后,也開始回落,市場萎縮,員工大面積離職。

  遭遇當頭一棒的三一,褪去“明星企業”光環,清醒地制定戰略:加速制造和管理系統向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此后的幾年,三一將“互聯網戰略”作為第一大戰略,從思維、商業模式、技術應用三個層面擁抱互聯網,用信息化助推傳統產業升級。

  如今,在三一18號廠房,智能化加工設備、AGV智能小車、智能立體倉庫成為標配。工人減少了,效率卻提升了,實現一小時下線一台泵車,五六條生產線柔性制造出69種產品。

  “我們還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將一台台機械通過控制器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將採集的機械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三一的企業控制中心智慧平台。”三一重工首席信息官潘睿剛介紹,在外作業的機械設備每揮動一鏟,行動一步,都會形成數據痕跡,這些數據精准描繪出基礎建設開工率等情況,這就是業內著名的“挖掘機指數”。

  目前,三一的18個國內產業園、60多個車間、8200多台機器、十幾萬種物料,在外的30萬台設備,全部實現在線物聯。

  如今,三一又在謀劃新的智造升級:通過三現數據集控、柔性生產島等新生產方式,建設六大“燈塔工廠”。

  國外市場“吃香”

  國內市場的低迷,讓三一重工開始加速海外市場布局。

  三一海外市場開辟並不算晚。早在2001年,三一將首台設備銷往非洲,踏上國際化道路。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說,要把三一打造成為世界品牌,就必須走國際化的路子。

  在三一重工國際總部總監周萬春看來,國際化是三一的第三次創業,之前的兩次創業分別是創立三一以及公司搬遷到長沙。

  “三一非常注重本土化發展戰略,通過產品本地化、人才本地化,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助推國際化的快速發展。”向文波介紹,三一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建立了本地化的經銷體系,海外優質代理商超過300家,為行業最多。

  一邊自建海外銷售網絡,打破僵局,一邊收購競爭對手,擴大已有市場格局。

  2012年,頂住行業下行壓力,三一重工收購“大象”——普茨邁斯特,再增加其13個制造工廠,讓三一整個布局形成了從東北到遠東的清晰脈絡。

  尤其是2013年以來,三一集團成立了“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小組,由梁穩根挂帥,採取“雙聚戰略”,聚焦重點國家和地區、聚焦重點產品。

  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起,三一海外銷售已連續5年超百億元。向文波介紹,海外市場銷售額已經超過三一集團業績的40%,其中70%的收益來自於“一帶一路”沿線。

  目前,三一集團擁有美國、德國、印度、巴西四大產業研制基地,以及覆蓋非洲、亞太、中東、拉美等地區的十個銷售大區。

  裂變式生長

  一座城市產業生長或一家企業的跨越騰飛,離不開產業配套和產業生態的完善。

  為了不被扼住發展的“咽喉”,自2005年以來,三一集團先后成立十多家零部件公司,累計投入超過70億元,對關鍵零部件進行研發及產業化。

  目前發動機、油缸等多個產品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國外標杆產品水平,實現進口替代。

  對外,三一完善供應體系﹔對內,三一裂變式創業。

  近年來,三一通過打造雙創平台,裂變出三一重卡、樹根互聯、三一重工消防裝備等全新業務,成為三一集團旗下新的生力軍。

  2016年1月,三一集團啟動了計劃投資20億元、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智能小鎮為目標的三一眾智新城計劃。一期項目三一眾創孵化基地從零起步,僅一年時間就快速成長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今年8月,三一眾創又被認定為2019年度“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成為三一又一張“國字號”名片。目前,三一眾創已吸引了280多家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入駐,80%為智能制造類科技項目。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三一的每一次跨界動作,都讓長沙成為世界的焦點。

  三一重卡上市一年多,銷量超過1.5萬輛,其中一款車型已經佔到該款車型市場份額的30%。

  同樣脫胎於三一的樹根互聯,打造了“根雲”平台。如今,“根雲”已成為國內連接工業裝備最多、服務行業最廣的工業互聯網賦能平台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