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七个关键词读懂银保监会52号文
原标题:银保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七个关键词读懂银保监会52号文
总结52号文,为推动银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确立了五大原则、五个目标、六个发力点。
银保监会官网1月3日消息,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52号文”)。
推动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是什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哪些、如何推动银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新京报梳理、总结52号文,为推动银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确立了五大原则、五个目标、六个发力点。
此外,2019年居民储蓄入市、房地产监管、中小银行风险、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引发关注。银保监会52号文也给上述备受关注的问题划定了2020年工作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1:五大原则
银行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2号文划定了五大基本原则:
坚持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坚持优化结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坚持强化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底线,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银行业和保险业稳健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科技赋能。转变发展方式,为银行保险机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2:五个目标
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新京报总结52号文,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有五个目标:
到2025年,实现金融结构更加优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
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
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金融租赁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
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处置,银行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3:六个发力点
如何推动银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划出了未来工作的六个发力点:
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金融产品体系;精准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保险体系各类风险;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和廉洁金融建设。
关键词4:居民储蓄“入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2号文表示,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再次提到,促进居民储蓄“入市”。
据52号文,“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对此,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解读表示,52号文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真正把直接融资的功能发挥出来,帮助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而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是要培育资本市场的融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市场是一个以散户为核心的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追涨杀跌’的现象,而欧美这些城市资本市场基本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核心,投资理念是长期投资。52号文的要求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政治推动资本市场向着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长效投资的趋势转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2号文提出促进居民储蓄“入市”:“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鼓励各类合格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多元化资金入市,可以真正推动将传统的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的有效资金,让居民储蓄朝着全面资本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也可以改变银行当前存贷差的模式。”江瀚表示。
实际上,去年监管层多次提到居民储蓄入市。
2019年7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的《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表示,按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促进社会储蓄转化为股权投资,拓宽企业资本补充渠道;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丰富股权融资市场投资者群体。
2019年12月2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会议的发言表示,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包括大力加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等。
公开数据显示,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余额总计17.96万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仅为2.25万亿元,占比仅12.53%。在业内看来,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相继成立,直接融资的占比将不断提高,流向权益市场的基金也将增加。
自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转型加速。2019年,6家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正式开业,,首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近期开业。此外,还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处于获批筹建期。
关键词5:房地产
从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一样受到广泛的关注。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0年房地产:“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对房地产领域一直进行严监管。在去年12月21日召开的“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当时介绍,“近一段时期以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改善金融体系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包括,对全国30余个热点城市开展房地产信贷专项检查,遏制金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银保监会出台的52号文,将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作为重点领域防控。52号文也定调了银保监会对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工作方向和重点:“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6:中小银行
今年以来,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的风险处置引发关注。监管层多次对外喊话表示,中小银行风险整体可控。
在2019年12月20日银保监会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察官杨丽平称,银保监会正使用标本兼治的方式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深化中小银行的改革,构建中小银行持续健康长期发展的机制,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深耕地方,夯实存贷业务基础。从根本上,减少层层嵌套、减少脱实向虚的业务发展模式。完善公司治理,约束股东的行为,优化股权结构等。
具体而言,银保监会稳妥化解、严格监管、摸清风险底数、分类施策,督促指导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通过发行普通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补充资本。
杨丽平强调,下一步还将继续细化各项配套措施,共同推进中小银行深化改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52号文在提到“积极稳妥推进问题金融机构处置”问题中表示,“多措并举深化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采取不良资产处置、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以及市场退出等方式。”
未来中小银行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此次出台的52号文对中小银行划定了具体的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审慎经营文化,合理确定经营半径,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农村中小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增强县域服务功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优化社区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延伸服务网络,为社区企业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银行发起设立。稳妥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52号文表示。
关键词7:民企融资
近年来,民企融资问题引发各界关注。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银保监会也频频出台政策,加码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据银保监会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2万亿元和7705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万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
此次银保监会出台的52号文划定了2020年在解决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方向。52号文提出,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具体来看,银保监会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按照竞争中性原则,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形式,强化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源保障。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续贷支持力度,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探索金融科技在客户信用评价、授信准入、风险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支持银行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开展合作,明确风险分担比例,降低担保费用和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