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健前行】民生发展彰显中国制度与治理优势(2)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奠定了国家长治久安的牢固基石。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坚强的意志与无与伦比的组织凝聚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彻底结束了当时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全国人民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有了主心骨,政局始终稳定,社会保持安定,这种长治久安的局面为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了基本遵循。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为持续大幅度改善民生奠定了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中国始终坚守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并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民生保障制度安排,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比如,社会保障以覆盖全民为目标,劳动就业以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教育方面确保普惠全民并从义务教育普惠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等等。这些目标的逐步实现,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做得到。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民生发展提供了长久有力的保障。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一盘散沙变成了全国一盘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计划体制下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安排均强调全国统一性,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政策实现了中央统筹考虑、政令上下贯通;改革开放后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渐进策略,其目标设定、政策方向和重大制度安排仍然是中央决断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行动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体系,避免了民生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因地方自决而被扭曲,这是在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多民族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并同步全面小康社会的奥秘所在,也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切实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快速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以及实现充分就业、普及国民教育等的奥秘所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还突出地表现在连贯接续的发展规划以及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有效执行体系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建设现代化国家就成为国家战略目标,“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就;改革开放后,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持续近40年,民生发展蕴含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从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进入新时代后,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对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国家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非常清晰的战略规划,并将具体落实到“十四五”“十五五”等多个五年发展规划中。
70余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进程虽然在具体方式与措施上不断调整,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方式的制度优势,结出了民生质量持续飞跃的硕果,折射出在自主探索和广泛汲取他国有益养分的条件下,体现的制度、治理、民生、国运四者之间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三、让民生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当前民生领域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同时,新的挑战也在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不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同时对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整体部署,这为中国特色的民生保障制度的成熟和定型指明了方向。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民生保障制度的历史进程中,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双导向”:明确的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决定的目标追求,必须长期坚持并落实到具体的民生保障制度中。另一方面,直面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将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目标任务加以推进,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快优化制度安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遵循“四原则”:一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避免忽视民生诉求的行为,也要避免只考虑短期政绩工程的取向,以积极、理性、可持续的努力不断促进民生发展。二是统筹城乡、促进公平。必须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并在普惠全民的条件下进一步注入公平,以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民生差距。三是共建共享、崇尚奋斗。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才能为持续改善民生、全民共享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只有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奋斗成就幸福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四是统筹规划、协同推进。要改变以往各种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制度安排相互脱节、分割推进的现象,将各项制度置入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并统筹考虑其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以追求民生发展综合效应最大化、最优化为出发点与归宿,促使相关制度有效协同地持续发展。
优化“五制度”:一是优化教育制度。包括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解决好教育结构失衡、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构建服务全民终生学习的教育体系。二是优化就业制度。将提高就业质量置于与追求充分就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制定完整的平等就业政策,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安居乐业。三是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完善按劳分配与个人所得税政策,加大再分配力度,鼓励勤劳致富。四是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逐步均衡筹资责任负担,促进保障待遇公平,完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五是优化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让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本色,让医药供应遵循市场规则并通过公平合理竞争谋取合法利益,实现医保、医疗、医药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