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招生改革“组合拳”力促教育公平
民办学校摇号、严禁“掐尖”、“七长”控辍保学……我省就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做出安排
新华社资料图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就此,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并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在缓解择校热、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入学
择校热是义务教育的一大痼疾,部分民办学校过去凭借自主招生选拔生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成为了大家追捧的优质资源。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这些“牛校”,不得不报各类培训班,增加孩子学习负担,而这也是校外培训热、减负推进困难的重要原因。
为此,意见特别提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我省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与当地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优先满足审批地入学需求后,仍有计划内空余学位的,可以在审批地以外招生,但一般不超出市域范围。
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为确保政策落地,对由于监管不力,民办学校未按规定采取随机派位方式招生造成严重后果的,除对民办学校处罚外,还将追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责任。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班、快慢班仍在一些学校存在,也加剧了学生“超前学”。
为实现均衡分班,通知提出,严禁设立或者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各种实验班。学校要均衡配置学生,鼓励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均衡分班;要均衡配置师资,合理组建班级教学团队,确定班级师生组合时应遵循随机原则,确保教学团队水平大体相当。学校分班工作应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指导下完成。
2
严禁“掐尖”选拔生源,推进教育均衡
愈演愈烈的小升初“掐尖”,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剧了社会教育焦虑。意见提出,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结合意见精神,我省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拔生源;严禁采用笔试、面试、测评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或参考。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
业内人士分析,我省通过政策引导学校不要把眼光和精力只盯在“掐尖”选优质生源上,加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练好内功,提升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
为确保每个孩子就近入学,我省要求合理划定公办学校招生片区范围。各地将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适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学校布局、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为每一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划定招生片区范围,确保划片就近入学全覆盖,并且招生片区划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通知中特别提出,由于历史原因,城镇居民小区配建教育设施举办成民办学校的要逐步依法收回,本小区居民子女按照划片就近入学办法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此举将有助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满足就近入学需求。
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特长生招生异化为灰色利益链条,扰乱了招生入学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2018年,教育部在招生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特长生招生,,今年是正式落地实施年,我省具有艺术、体育等特长的学生将和其他适龄儿童少年一样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3
人人有学上,兜住教育公平底线
教育公平是一种“起点公平”和“底线公平”,义务教育这张网织得越密,就越能兜住教育公平的底线,对于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原因处于困境的人群而言,就越有机会去改变自身的命运。意见提出,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今年,我省将继续全面落实县(市、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班主任)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通过建立健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台账,落实联控联保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啃下控辍保学的“硬骨头”。
通知中特别对特殊群体上学进行部署——
对随迁子女,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简化优化入学流程和证明材料,不得随意提高入学门槛。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
对残疾儿童、少年,推进融合教育,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实施教育,确保除经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定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儿童、少年外,做到应入尽入。
近年来,打着传统文化教育旗号而行违规办学之实的非法办学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成长。为此,各地将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记者 马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