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建设者昼夜会战,“雷神山”打好一场闪电战

主页 > 新服焦点 >

热度 °C

万名建设者昼夜会战,“雷神山”打好一场闪电战


  长江网2月8日讯 疫情凶猛,武汉告急。

  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工不久,1月27日,大年初三,武汉再开建雷神山医院。

  1500多张病床,2300名医护人员休息间,为迎战病魔、守护天使更添一分底气。

  万名建设者昼夜不息,雷神山医院2月8日开始交付使用。

  在雷神山工地24小时直播间,数千万网友彻夜围观。他们守护的是同一样东西——希望。

万名建设者昼夜会战,“雷神山”打好一场闪电战

  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急行军赶赴“新战场”,,打大仗就不能走寻常路 

  1月25日下午,火神山医院建设号角刚刚吹响,武汉市决定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

  医院选址江夏黄家湖大道旁,总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包含医疗用房区、医护保障区、医疗辅助区,整体参照战地医院形式,比已开建的火神山医院规模更大、床位更多。

  大年初一晚,市城建局迅即组建现场指挥部,明确由武汉地产集团作为代建方组织实施、中建三局承建、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

  原本参与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临危受命,1月25日,前期采购的物资已大量运抵工地,许多物资刚刚卸下,又重新打包装车。200多名管理人员和600多名工人重整行装,连夜“急行军”,赶赴“新战场”,到1月26日凌晨4点全部完成转移。武汉地产集团紧急抽调市政、房建、设计、监理、安质等专业精兵强将,组成近100人的专业管理团队。1月27日建设全面铺开。

万名建设者昼夜会战,“雷神山”打好一场闪电战

  抢建雷神山医院

  “就这几天,有3000多个集装箱要吊装安装,上百项工种交叉作业,场内场外交通调度、施工组织难度极大,我们只有紧密衔接,组织更有序,才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武汉地产集团负责人说,“打大仗就不能走寻常路,刚进场时立项、可研都没有,我们就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首先要攻克难关的,是设计师。

  接到任务当晚,中南建筑设计院首批设计师赶到现场,借着手机光,摸黑进行勘察。次日上午9时,设计方案初稿即出炉。随后,70名设计师连续奋战48小时,1月27日完成第一版施工图。当天上午11时,雷神山医院箱式板房首个模块开始施工。

  为了最快拿到“作战图”,中建三局项目技术组近20名各专业人员进驻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挑灯夜战、共同设计。因时间太紧,遇到现场实际问题需进一步深化完善设计的,则与设计师先口头沟通,签字确认方案后,将草图拍照交由现场组织实施。

  一个个工序高效转接,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设防渗膜。施工、监理一齐驻守现场,边沟通、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许多难题都由他们热火朝天讨论后现场敲定解决方案。

万名建设者昼夜会战,“雷神山”打好一场闪电战

  雷神山医院病房

  广发“英雄帖”,“若有战,召必回” 

  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北京表示,在疫情面前,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此时,雷神山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打通供水通道、埋设管线、吊装首批厢式房。

  为啥建设速度这么快?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人揭示谜底——高效的管理体系与先进的设计施工技术。各专业高水平人才队伍火速集结;技术方面,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最大限度采用成熟的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大幅减少现场作业。

  与普通项目不同,雷神山项目配备大量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比例达到1:5,大大高出平常1:10的比例。

  中建集团广发“英雄帖”,召集调配人员。“若有战,召必回!”工作群中,“请战声”不绝于耳。

  危难之际,总有人挺身而出,选择逆行。

  原计划在黄冈老家过年的员工金巍,大年初一辞别家人,早上8点出发,晚上10点半终于辗转到达项目驻地。

  向红军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础公司招采部副经理,“我的工作就是资源调配,保证人、机、材料到位。”大年初一晚上10时,向红军从家中赶到工地。1个小时内,30台挖掘机在他的调度下进场……

  建设者中,还有不少人临时过来“搭把手”。来自茂名市第十七中学的体育老师邵泽华,每天干着装卸、运输的活儿,工作时间10多个小时,“很累,但还是想来尽一份力”。重庆工商大学在读的大二学生小谭,原本计划利用假期打工,听说这里在建医院,报名成为中建三局一公司后勤团队的一名志愿者。

  效率,也来自高效分工合作。从雷神山发出的人、物、设备求援信息,得到全国迅速响应。

  从沈阳出发的货车司机林涛,日夜兼程为雷神山送来医疗器械;盐城劳保用品经营者吕从华,捐赠4万元安全帽,上面特意印了“武汉加油”;来自四川的电力电缆、来自青岛的钢铁角件、来自江苏的X光机和CT机……从四面八方汇集武汉。

  万人大会战,“作战”计划以小时计 

  从1月27日的千余名建设者到2月6日万人大会战,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与现场1500多台挖机、吊车等机械设备一起,与时间竞速,“作战”计划进度以小时计。

  危龙、危凤、危超三兄弟,在隔离病房区施工现场,老大危龙开运输车,老二危凤、老三危超开挖机,负责场地平整、挖沟、铺路等工作。危凤和危超在施工现场十来天几乎“形影不离”,一个人开挖车,另一个就在副驾驶座上打个盹,随时待岗。建设高峰期,坐进驾驶室就下不来,只有吃饭的时间才出来放下风。因为驾驶室空间不大,一个班倒下来腰酸背疼,他们说,每天多做一点,工程就结束得快一点。

  吊车司机姜震和工友张强也是24小时呆在工地。除了洗漱上厕所,每天平均只能睡4个小时,而且很难一次连续睡3个小时。他们带了两床被子,一床放在驾驶室内,一床放在操控台里。“只要一有时间,睡几分钟都好。”

  负责8000根钢结构施工的肖能文和工友,给自己定的标准是“误差不超过3毫米”。肖能文入职中建三局一公司33年,去年8月获评“荆楚楷模”。

万名建设者昼夜会战,“雷神山”打好一场闪电战

  雷神山医院内部各种检测设备已安装到位

  “这次的项目跟以往不同,时间紧,要求高,尤其是ICU病房,来不得半点马虎。”肖能文说,只有精准到毫米,后面的板房才能更快安装,医院才能更快投用。

  最大的考验就是时间,武汉地产集团公建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力将重点放在计划管控上,“作战”计划进度以小时计,确保现场重要节点均按计划完成。

  为节约关键工序人员就餐时间,中建三局一公司总审计师李子江等6名志愿者,组成打包小组,每餐打包送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