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我“要”当传奇页游新服网

主页 > 新服活动 >

热度 °C

从今天起,我“要”当传奇页游新服网

明天周六,理想君为大家推荐一部日剧《我是大哥大》。这部剧发生在80年代的日本,讲述高中生三桥和伊藤借转校之机立志成为传奇页游新服网的故事。

主人公三桥的人生信条是“无论用什么手段只要赢了就行”,而伊藤则是“绝不向坏人低头”,是个不算计实力,靠顽强意志获胜的男人。

其实早在60年代,日本电影《暴力挽歌》同样表达“硬派青年”主题。主人公麒六是个典型的硬派:留着平头,一本正经,性欲无处发泄,只有两件事令他着迷:一是打群架,二是交一位纯洁的女友。

“硬派”在日本文化包括漫画与影视剧中多有体现,成为理解日本文化的关键概念。在《日本之境》中,伊恩·布鲁玛用一章的篇幅,详细解释了这个词背后的文化含义。今天分享给大家。

从今天起,我“要”当传奇页游新服网

硬派

本文选自理想国译丛026《日本之境: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1.

通往成年男子的道路是坎坷的。在大多数文化中,这种坎坷都会经过某种成人礼的渲染,通常为一次考验或一项探索;其既可以是杀死一头狮子,也可以是寻找圣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日本,失去童真的创痛与世界各地无异,而对男子气概的考验——遑论对数不尽种类的圣杯的追逐——则是神话和戏剧永不枯竭的源泉。同多数地方一样,通过考验的主要条件是盲目的毅力和压倒肉体的意志。二者在日本人眼里都极具价值,他们热衷于宣扬某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是日本的文化底蕴。

在日本,最接近游侠性质的是行走江湖的武士,他们以干净利落的击杀来锤炼自己的剑法和心性。某位剑客近来蜚声世界:他就是兼具艺术家、杀手和神秘主义者三重身份的宫本武藏。武藏的非凡建树在电视、漫画和电影中屡有述及,不仅如此,在美国,他还成为了某种大众偶像,据称,那里的生意人为了参透高深莫测的东方商道而拜读他的武学著述《五轮书》。

关于真正的武藏,我们知之甚少,除了知道他生于1584年前后,其余的便纯属戏说了。有关他生平的说法众说纷纭,时而严重矛盾,一句话,每个人眼里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武藏。在此只需描绘出现在当代电影和漫画中的多面武藏即可,反正他至今仍是在通向成人之路上克服万难的青年英雄中的楷模。

同许多日本硬汉一样,武藏幼时便失去了双亲。很快,他便展现出类似义经的杀手禀赋:确切地说,是在十三岁的时候。别看他年纪小,居然用棍子打死了一位武士。1600 年,德川家康打算继丰臣秀吉之后统治天下时,爆发了关原之战。武藏由于与战败的一方并肩作战,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典型日本英雄的地位。他的余生一直是四处漂泊,闲云野鹤,常宿于山洞或农舍。

武藏在肉体上一定毫无魅力可言,因为他唯恐一旦刀剑离手会遭人生擒,所以不肯洗澡,这一点很不像日本人。同样反常的是,他始终未婚。实际上他有些厌恶女人——这在日本英雄当中倒并不另类——总在摆脱女人的纠缠,她们会败坏他心无杂念的追求。无论是关于他生平的哪部作品,有一幕总是耳熟能详,再三出现:他赤裸着身子站在冰冷的瀑布下,以此浇灭自己对一位佳人的本能欲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个虚无主义者。在这点上,他与不少粗犷阳刚的日本英雄别无二致。毫无任何社会牵绊的他只为自己而活。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就得变成厌世的成年人。武藏大半辈子活得像个一心求道、永不衰老的少年。他的故事是一部有关求学的故事。没错,他是违反了一个礼教社会所有的规矩,但只是为了实现一心追求的目标:通过剑道,获得启蒙。

从今天起,我“要”当传奇页游新服网

寻常的武藏是个内向的沉思者,是有着武士外表的哈姆雷特,对人生充满苦闷。我认为,找到他精神苦恼的源头,也就弄清楚了他为何拥有长盛不衰的人气。他的自私和残酷或许可以归因于其身处的残酷年代——16 世纪时战乱频仍。他的书因其哲学思想行销美国,同时也为其往往毫无来由的滥施暴力提供了背书。

然而,真正的问题还是武藏面临的困境,也可以说是他的追求本就自相矛盾,这对矛盾在当今日本依然存在:怎样调和自我磨灭同妄自尊大,以及禅宗和刀剑之间的矛盾。即便撇开剑和禅宗——这二者在当代日本生活中均无足轻重——剩下的依然是每个日本青少年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如何不负众望尤其是家里的人的期望,出人头地,与此同时又能做到不露锋芒,循规蹈矩?或者换一种说法,在一个压制个人主张的社会里,何以成为赢家?

要战斗手上就不可能不沾血。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做胜利者,就不能不沾上血污,不能不失去纯真。那人们该如何应对?是完全依赖本能,像头精心驯服的动物那样盲目且不假思索地行动么?还是手持木剑去战斗?要么索性遁世?日本社会的特点让这对矛盾更具戏剧性,但是世上每个少年都要面对它。哈姆雷特和武藏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我。

2.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最近出现在荧幕上的茫然少年:姿三四郎,他在黑泽明拍摄的第一部和翌年拍摄的第二部电影中均是主角。从许多方面来看,该片是黑泽明后期所有作品的样板,因为诸如《生之 欲 》、《 天 国 与 地 狱 》、《 红 胡 子 》等多部影片围绕的都是精神改造和面对考验这一主题。

这种塑造性格的方式同英国旧传统很不同。绅士应能输得起,在面对输赢时会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毕竟,不就是一场游戏么?而在武藏和姿三四郎这类人看来,做一名有风度的失败者不仅毫无必要,而且十分可鄙,因为这是不实在的表现。

日本人的理想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假使说“忠和爱”涵盖了对他人的同情,那么这如何同禅宗里直来直去、不假思索的行动协调一致呢?答案是也许其不包含同情,至少不是基督教里那种有原则、142无差别的同情。一个人有同情心,不是因为出于原则有必要表示同情,否则这种怜悯就会显得虚情假意。(我们常常觉得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人们施予的同情总是与所能得到的回报直接相关,在这点上,日本和多数国家均是如此。)

关于这种思维方式,近期出现的一则例子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就是日本对待难民的姿态,尤其是东南亚难民。日本政府在帮助难民一事上素来不情不愿,这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而大多数日本人对此无动于衷的态度使得上述政策可以畅行无阻。只有在面临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后,少量“船民”才被允许登陆日本,接收过程也是相当冷淡。日本政府和新闻界——通常不亲政府——对这种令人不快的外部施压怨声载道,他们恐怕是真的不理解这么大动干戈究竟是为了什么。外国人的苦难,而且是日本之外的亚洲人的苦难,距离日本的日常现实太过遥远,难以让人发自内心地表示同情。